|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 ·拱桥发展简史 | 第7-9页 |
| ·拱桥的发展简史 | 第7-8页 |
| ·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发展简史 | 第8-9页 |
| ·钢管混凝土拱桥结构体系 | 第9-10页 |
| ·问题的提出及本文研究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 | 第10-12页 |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必要性 | 第10-11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飞燕式异型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 | 第12-21页 |
| ·飞燕式拱桥设计 | 第12-15页 |
| ·总体结构设计 | 第12-13页 |
| ·拱肋设计 | 第13-14页 |
| ·系杆与下部结构设计 | 第14页 |
| ·桥道系设计 | 第14-15页 |
| ·飞燕式拱桥布置型式 | 第15-16页 |
| ·桥型设计方案比选 | 第16-20页 |
| ·拱轴线的比选 | 第17-18页 |
| ·副拱肋倾角的比选 | 第18页 |
| ·钢箱梁与混凝土箱梁连接方案的比选 | 第18-19页 |
| ·主拱吊杆布置的比选 | 第19-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飞燕式钢管混凝土拱桥结构力学行为分析 | 第21-63页 |
| ·计算模型简化 | 第21-24页 |
| ·结构受力计算方法 | 第21-22页 |
| ·采用规范及计算程序 | 第22页 |
| ·计算模型 | 第22-24页 |
| ·荷载 | 第24页 |
| ·主要施工方案 | 第24-30页 |
| ·主要施工方案 | 第24-27页 |
| ·施工阶段划分 | 第27-30页 |
| ·静力分析结果 | 第30-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四章 飞燕式拱桥地震反应分析及抗震阻尼器设计研究 | 第63-95页 |
| ·桥梁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 第63-77页 |
| ·计算模型建立 | 第63-68页 |
| ·场地地震动输入的选择与分析 | 第68-71页 |
| ·桥梁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 第71-77页 |
| ·抗震阻尼器设计 | 第77-78页 |
| ·抗震阻尼器布置方案 | 第77页 |
| ·抗震阻尼器对桥梁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 | 第77-78页 |
| ·有阻尼器桥梁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 第78-94页 |
| ·方案一桥梁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 第78-86页 |
| ·方案二桥梁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 第86-94页 |
|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 第五章 章江大桥飞燕式异型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 | 第95-102页 |
| ·工程简介 | 第95-97页 |
| ·桥梁总体布置 | 第95页 |
| ·主桥型式 | 第95-96页 |
| ·桥梁横断面布置 | 第96-97页 |
| ·桥梁构造设计 | 第97-101页 |
| ·拱肋设计 | 第97-98页 |
| ·主梁设计 | 第98-99页 |
| ·V 腿设计 | 第99-100页 |
| ·吊杆体系设计 | 第100页 |
| ·系杆体系设计 | 第100页 |
| ·下部结构设计 | 第100-10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2-104页 |
| ·结论 | 第102页 |
| ·展望 | 第102-104页 |
| 致谢 | 第104-10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5-108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