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

罚款的补偿性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导论第11-27页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第11-18页
        一、实践中的罚款第11-12页
        二、罚款治理的当下困境第12-15页
        三、罚款是对公益损害的补偿吗?第15-16页
        四、问题的意义第16-18页
    第二节 文献梳理与思路第18-27页
        一、域外研究第18-22页
        二、域内研究第22-24页
        三、简要评析第24-25页
        四、论证思路第25-27页
第一章 补偿性的内涵第27-40页
    第一节 何为补偿第27-31页
        一、补偿的语境分析第27-29页
        二、补偿的内涵第29-30页
        三、补偿与赔偿之趋同第30-31页
    第二节 补偿性界定第31-39页
        一、补偿性的描述对象第31页
        二、损害赔偿及其类型第31-36页
        三、补偿性的含义与理论基础第36-39页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二章 罚款补偿性之表现第40-52页
    第一节 罚款的补偿性第40-44页
        一、罚款补偿性内涵第40-41页
        二、罚款补偿性之特点第41-42页
        三、罚款补偿性正逐步获得承认第42-44页
    第二节 域外表现第44-47页
        一、填补公益损害第44-45页
        二、填补私益损害第45-46页
        三、罚款争端的和解第46-47页
    第三节 域内表现第47-50页
        一、立法层面第47-49页
        二、实践层面第49-50页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三章 罚款何以具有补偿性第52-88页
    第一节 法律制裁的报应观第52-64页
        一、法律制裁内涵及其分类第52-54页
        二、关于法律制裁正当性基础的学说——以刑事制裁为例第54-57页
        三、法律制裁的正当性基础:报应与预防第57-62页
        四、补偿性在制裁正当性基础中的定位第62-64页
        五、结论:法律制裁的报应观与罚款的补偿性第64页
    第二节 罚款的自身特质第64-67页
        一、标的金钱性第64-65页
        二、财产转移性第65-66页
        三、行政性第66-67页
        四、公益性第67页
    第三节 罚款与赔偿的历史源流第67-74页
        一、法律制裁对象的演变第68-69页
        二、罚款与赔偿的早期形式第69-71页
        三、罚款与赔偿的早期功能第71-73页
        四、罚款与赔偿的起始关系第73-74页
    第四节 罚款与赔偿区分的相对性第74-81页
        一、行政责任与民事责任的分化第74-75页
        二、罚款与赔偿的区别第75-76页
        三、罚款与赔偿区分的相对性第76-81页
    第五节 罚款与赔偿的趋同化第81-86页
        一、私法公法化与公法私法化浪潮第81-83页
        二、罚款与赔偿的趋同——以惩罚性赔偿为例第83-85页
        三、惩罚性赔偿制度带来的启示第85-86页
    本章小结第86-88页
第四章 罚款补偿性与惩罚性的关系第88-103页
    第一节 罚款的传统定性:惩罚性第88-95页
        一、罚款传统性质的来源——行政处罚第88-89页
        二、处罚的惩罚性第89-92页
        三、处罚的"超额性"主张之缺失第92-94页
        四、罚款的惩罚性第94-95页
    第二节 罚款补偿性与惩罚性第95-101页
        一、惩罚性与补偿性关系的传统认识第95-96页
        二、传统认识的检讨第96-100页
        三、惩罚性与补偿性在罚款中的兼容第100-101页
    本章小结第101-103页
第五章 罚款的补偿对象第103-138页
    第一节 行政违法的损害后果第103-114页
        一、行政违法损害的类型化分析第103-108页
        二、行政违法所损害的公益第108-112页
        三、行政公益损害与私益损害第112-114页
    第二节 为什么是行政公益损害第114-123页
        一、损害救济概述第114-118页
        二、私益损害的救济方法第118-120页
        三、私益损害的司法填补第120-121页
        四、私益损害行政救济之局限第121-123页
    第三节 行政公益损害救济之规定性第123-131页
        一、行政公益损害的司法救济第123-126页
        二、行政公益损害的行政救济第126-129页
        三、行政公益损害救济的路径选择第129-131页
    第四节 行政公益损害的可补偿性第131-136页
        一、行政公益损害作为补偿对象的障碍第131-132页
        二、公益损害可以作为补偿对象第132页
        三、补偿对象不以可金钱计量为条件——来自民事赔偿的启示第132-135页
        四、行政公益损害存在可转换为可计量损害的可能第135-136页
    本章小结第136-138页
第六章 补偿视域下的罚款第138-171页
    第一节 罚款补偿概述第138-141页
        一、罚款对赔偿方法的可能借鉴第138-140页
        二、罚款在损害填补上的特殊性第140-141页
    第二节 罚款范围第141-153页
        一、罚款范围概述第141-142页
        二、罚款与利益平衡第142-147页
        三、罚款与其它措施的衔接第147-153页
    第三节 罚款额度第153-162页
        一、罚款额度概说第153-154页
        二、罚款基准选择第154-158页
        三、罚款乘数的确定第158-160页
        四、罚款弹性机制的建立第160-162页
    第四节 罚款用途第162-170页
        一、罚款用途:一把双刃剑第162-163页
        二、执法经费化现象辩驳:根据与症结第163-165页
        三、奖励私人执法:正当性及其法律控制第165-169页
        四、结语:我国在罚款用途上的出路第169-170页
    本章小结第170-171页
结论第171-172页
参考文献第172-186页
后记第186-187页

论文共1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MF对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光合生理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
下一篇:关中黑猪主要经济性状研究及不同营养水平日粮对其肥育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