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意义及目的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意义 | 第8-9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2 节能设备自动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1 节能设备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自动化设备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 第11-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3-33页 |
2.1 科学设定电气设备的功率与损耗 | 第13-16页 |
2.1.1 绕组值损耗与复杂率 | 第13页 |
2.1.2 变配电监控系统 | 第13-14页 |
2.1.3 缩减无功功率的损耗量 | 第14-15页 |
2.1.4 照明设备和动力系统的控制办法及要求 | 第15-16页 |
2.2 科学选定给排水设备 | 第16-19页 |
2.2.1 依据现实情况具体选定供水设备 | 第16页 |
2.2.2 减少水资源浪费,增加水资源利用效率 | 第16页 |
2.2.3 供水设备实现调试自动化 | 第16-17页 |
2.2.4 给排水设备监控模式及功能 | 第17-19页 |
2.3 科学选定暖通空调设备 | 第19-28页 |
2.3.1 深井水换热回灌技术 | 第19页 |
2.3.2 夜间启用空调主机制冷模式,减少白天的电力负荷 | 第19-20页 |
2.3.3 增加空调运行效率,缩减能量耗损 | 第20页 |
2.3.4 通风和空调监控系统 | 第20-28页 |
2.4 电气自动化理论概述 | 第28-33页 |
2.4.1 自动控制理论 | 第28页 |
2.4.2 模糊控制理论 | 第28-29页 |
2.4.3 人工神经网络理论 | 第29-30页 |
2.4.4 产生式系统 | 第30-31页 |
2.4.5 空调设备节能及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结合 | 第31-32页 |
2.4.6 节能设备发展现状 | 第32-33页 |
第三章 空调自动化实施工程设计 | 第33-40页 |
3.1 工程概述 | 第33-34页 |
3.1.1 商场工程简介 | 第33页 |
3.1.2 实施电气设备自动化系统的总体目标与要求 | 第33-34页 |
3.2 电气设备实施自动化节能系统主要内容 | 第34-40页 |
3.2.1 电气自动化节能实施系统 | 第35页 |
3.2.2 电动设备主动性工作的设置 | 第35-36页 |
3.2.3 电气自动化作用 | 第36-40页 |
第四章 商场空调设备自动化节能优化对策研究 | 第40-60页 |
4.1 空调自动化节能技术 | 第40-45页 |
4.1.1 空调主动化节约能耗重要的管理项目 | 第40-44页 |
4.1.2 实现空调自动化系统节能方式 | 第44-45页 |
4.1.3 实现空调自动化系统节能方式 | 第45页 |
4.2 空调自动化系统节能优化 | 第45-48页 |
4.2.1 空调自动化系统节能优化目标及系统选择 | 第46-47页 |
4.2.2 空调自动化节能技术确定基础 | 第47-48页 |
4.3 某商场空调系统研究及设备分析 | 第48-51页 |
4.3.1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空调系统研究 | 第48-51页 |
4.3.2 某商场空调设备分析 | 第51页 |
4.4 空调自动化系统节能原则及设备搭配 | 第51-53页 |
4.4.1 空调自动化节能原则 | 第51页 |
4.4.2 空调自动机器的组合 | 第51-52页 |
4.4.3 空调自动化机组控制方案 | 第52-53页 |
4.5 空调自动化节能技术确定 | 第53-58页 |
4.5.1 空调自动化节能控制系统界面设计 | 第55-57页 |
4.5.2 空调自动化节能技术监控对象 | 第57页 |
4.5.3 FID控制程序 | 第57-58页 |
4.5.4 温度变频控制程序 | 第58页 |
4.5.5 设定事故障碍排除系统 | 第58页 |
4.6 空调自动化节能技术实施效果分析 | 第58-6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