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选题的背景 | 第9页 |
1.2 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3.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3 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简要述评 | 第12页 |
1.4 本文的思路框架 | 第12页 |
1.5 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分析 | 第13-17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3-14页 |
2.1.1 公安行政执法的概念 | 第13页 |
2.1.2 公安行政执法中公众参与概念的界定 | 第13-14页 |
2.2 公安行政执法中公众参与的内容 | 第14-15页 |
2.2.1 公安行政执法决定与规范性文件制定中的公众参与 | 第14页 |
2.2.2 公安行政执法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 第14页 |
2.2.3 公安行政执法监督中的公众参与 | 第14-15页 |
2.3 公安行政执法中公众参与的意义 | 第15-17页 |
2.3.1 有利于公正执法,预防腐败 | 第15页 |
2.3.2 有利于转变理念,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 第15-16页 |
2.3.3 有利于增强互动合作,促进警民关系和谐 | 第16页 |
2.3.4 有利于减少对立,降低舆论风险 | 第16-17页 |
第3章 温州市公安行政执法中公众参与的现状 | 第17-36页 |
3.1 公安行政执法中公众参与的立法规定 | 第17-19页 |
3.1.1 宪法层面的规定 | 第17页 |
3.1.2 行政法律、法规层面的规定 | 第17-18页 |
3.1.3 其它规范性文件对行政执法中公众参与的规定 | 第18-19页 |
3.2 问卷调查 | 第19-26页 |
3.2.1 问卷调查目的 | 第19页 |
3.2.2 问卷调查内容 | 第19页 |
3.2.3 问卷调查的统计 | 第19-26页 |
3.2.4 问卷调查结论 | 第26页 |
3.3 温州公安行政执法中公众参与的主要做法 | 第26-36页 |
3.3.1 全面构建“阳光执法”体系,大力推进执法办案公开 | 第26-28页 |
3.3.2 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搭建公众参与微平台 | 第28-31页 |
3.3.3 积极完善听证制度 | 第31-32页 |
3.3.4 群众参与治安防控取得新成效 | 第32-33页 |
3.3.5 开展基层科所队创满意工作 | 第33-34页 |
3.3.6 引入特邀监督员工作制度 | 第34-36页 |
第4章 温州市公安行政执法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6-40页 |
4.1 温州市公安行政执法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 | 第36-37页 |
4.1.1 缺乏有效的制度作保障 | 第36页 |
4.1.2 缺乏专门管理机构 | 第36页 |
4.1.3 公众参与的渠道狭窄 | 第36-37页 |
4.1.4 公安执法力量的相对紧缺 | 第37页 |
4.2 公安行政执法中公众参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7-40页 |
4.2.1 行政机关特权思想残存 | 第37-38页 |
4.2.2 公众参与主体意思欠缺 | 第38页 |
4.2.3 社会治安形势的变化 | 第38-40页 |
第5章 公安行政执法中加强公众参与的对策 | 第40-46页 |
5.1 转变执法理念 | 第40-41页 |
5.1.1 公安机关要树立依法行政的意识 | 第40页 |
5.1.2 以人为本,加强和公众的良好互动 | 第40-41页 |
5.2 完善相关制度 | 第41-43页 |
5.2.1 加强立法,完善公安行政执法中公众参与的法律规定 | 第41页 |
5.2.2 建立行政信息公开制度 | 第41页 |
5.2.3 强化听证制度 | 第41-42页 |
5.2.4 完善监督检查和问责制度 | 第42-43页 |
5.3 拓宽参与渠道 | 第43-44页 |
5.3.1 加强网络信息平台建设 | 第43页 |
5.3.2 设置专门独立的对接公众参与管理机构 | 第43-44页 |
5.3.3 加强新闻舆论等方面的监督 | 第44页 |
5.4 建立人性化执法机制 | 第44-46页 |
5.4.1 按照人性化要求标准选拔行政执法人员 | 第45页 |
5.4.2 以人性化为指导建立符合群众利益的行政执法方式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附录:温州公安行政执法中公众参与状况问卷调查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作者简历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