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3-28页 |
1.1 前言 | 第13-14页 |
1.2 多孔陶瓷膜简介 | 第14-18页 |
1.2.1 多孔陶瓷膜的结构与特点 | 第14-15页 |
1.2.2 多孔陶瓷膜的应用 | 第15-17页 |
1.2.3 多孔陶瓷膜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 氮化硅结合碳化硅多孔陶瓷支撑体 | 第18-24页 |
1.3.1 碳化硅的结构 | 第18-20页 |
1.3.2 氮化硅的晶体结构 | 第20-21页 |
1.3.3 氮化硅结合碳化硅多孔陶瓷支撑体的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1.3.4 反应烧结氮化硅结合碳化硅多孔陶瓷的制备及其机理 | 第23-24页 |
1.4 氮化硅结合碳化硅多孔陶瓷烧结助剂的研究现状 | 第24-26页 |
1.4.1 氮化硅结合碳化硅多孔陶瓷的烧结助剂与添加目的 | 第24-25页 |
1.4.2 复合添加的优势 | 第25-26页 |
1.5 研究的意义、目的及内容 | 第26-28页 |
1.5.1 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26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第2章 实验原料及设备 | 第28-36页 |
2.1 实验原料 | 第28-30页 |
2.2 实验设备 | 第30页 |
2.3 实验流程 | 第30-31页 |
2.4 测试及表征 | 第31-36页 |
2.4.1 孔隙率的测试 | 第31-32页 |
2.4.2 物相分析 | 第32页 |
2.4.3 形貌分析 | 第32页 |
2.4.4 孔径分布测试 | 第32-33页 |
2.4.5 纯水通量测试 | 第33-34页 |
2.4.6 抗折强度测试 | 第34页 |
2.4.7 耐酸碱性能测试 | 第34-36页 |
第3章 烧成制度对氮化硅结合碳化硅多孔陶瓷支撑体的影响 | 第36-58页 |
3.1 烧结温度对氮化硅结合碳化硅多孔陶瓷的影响 | 第36-41页 |
3.1.1 烧结温度与样品的物相 | 第37-38页 |
3.1.2 烧结温度与样品的显微形貌 | 第38-39页 |
3.1.3 烧结温度与样品的孔隙率及抗折强度 | 第39-40页 |
3.1.4 烧结温度与样品的纯水通量 | 第40-41页 |
3.2 保温时间对氮化硅结合碳化硅多孔陶瓷支撑体的影响 | 第41-45页 |
3.2.1 保温时间与样品的物相 | 第41-42页 |
3.2.2 保温时间与样品的显微形貌 | 第42-43页 |
3.2.3 保温时间与样品的孔隙率和抗折强度 | 第43-44页 |
3.2.4 保温时间与样品的纯水通量 | 第44-45页 |
3.3 升温速率对氮化硅结合碳化硅多孔陶瓷支撑体的影响 | 第45-49页 |
3.3.1 升温速率与烧结样品的物相 | 第45-46页 |
3.3.2 升温速率与样品的显微形貌 | 第46-47页 |
3.3.3 升温速率与样品的孔隙率和抗折强度 | 第47-48页 |
3.3.4 升温速率与烧结样品的纯水通量 | 第48-49页 |
3.4 烧成制度的正交实验设计 | 第49-51页 |
3.5 正交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51-56页 |
3.5.1 各因素对样品的孔隙率的影响 | 第51-52页 |
3.5.2 各因素对样品的纯水通量的影响 | 第52-54页 |
3.5.3 各因素对样品的抗折强度的影响 | 第54-55页 |
3.5.4 较优方案的确定与验证 | 第55-5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4章 添加剂对氮化硅结合碳化硅多孔陶瓷支撑体性能的影响 | 第58-74页 |
4.1 不同烧结助剂对样品性能的影响 | 第58-65页 |
4.1.1 实验配方设计 | 第58-59页 |
4.1.2 添加不同烧结助剂样品的物相 | 第59-60页 |
4.1.3 添加不同烧结助剂样品的显微形貌 | 第60-61页 |
4.1.4 烧结助剂对样品孔隙率的影响 | 第61-62页 |
4.1.5 烧结助剂对样品抗折强度的影响 | 第62-63页 |
4.1.6 烧结助剂对样品纯水通量的影响 | 第63-64页 |
4.1.7 不同烧结助剂下样品的孔径分布 | 第64-65页 |
4.2 造孔剂对样品性能的影响 | 第65-70页 |
4.2.1 实验配方 | 第65-66页 |
4.2.2 添加造孔剂样品的物相 | 第66-67页 |
4.2.3 添加造孔剂样品的显微形貌 | 第67页 |
4.2.4 造孔剂对样品的孔径、孔径分布及纯水通量的影响 | 第67-69页 |
4.2.5 造孔剂对样品孔隙率和抗折强度的影响 | 第69-70页 |
4.2.6 样品的耐酸碱性 | 第70页 |
4.3 较佳配方的确定与验证 | 第70-7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5章 氮化硅晶须的生长机制及其形貌对支撑体强度、孔径和纯水通量的影响 | 第74-82页 |
5.1 氮化硅晶须的形貌对支撑体强度、孔径和纯水通量的影响 | 第74-75页 |
5.2 氮化硅晶须的生长机制 | 第75-8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6章 结论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93-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