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和展望 | 第12-13页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2.1.1 社会保障 | 第14-15页 |
2.1.2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第15-16页 |
2.2 社会救助基本理论 | 第16-17页 |
第3章 永州市A镇低保制度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17-25页 |
3.1 永州A镇低保制度运行状况 | 第17-18页 |
3.2 A镇农村低保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 第18-20页 |
3.2.1 低保对象界定困难 | 第18-19页 |
3.2.2 保障标准低且覆盖面窄 | 第19页 |
3.2.3 动态管理难以实现 | 第19-20页 |
3.2.4 受助人得不到尊重和保护 | 第20页 |
3.2.5 违规现象屡禁不止 | 第20页 |
3.3 原因分析 | 第20-25页 |
3.3.1 农村内在社会秩序与传统价值观念 | 第20-21页 |
3.3.2 缺乏法律规范和约束效力 | 第21-22页 |
3.3.3 农村居民对低保制度的信任度低 | 第22页 |
3.3.4 低保制度本身的问题 | 第22-24页 |
3.3.5 管理人员不足且专业素质缺乏 | 第24-25页 |
第4章 国(境)外地区社会救助的借鉴和启示 | 第25-29页 |
4.1 国(境)外地区社会救助发展概况 | 第25-26页 |
4.1.1 英美等国家的社会救助经验 | 第25-26页 |
4.1.2 台湾的社会救助经验 | 第26页 |
4.1.3 香港的社会救助经验 | 第26页 |
4.2 启示 | 第26-29页 |
4.2.1 价值观念的更新是内在要求 | 第26-27页 |
4.2.2 法制建设的加强是根本保证 | 第27页 |
4.2.3 社会救助专业化是努力方向 | 第27页 |
4.2.4 引导并规范社会力量的参与是得力途径 | 第27-29页 |
第5章 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 | 第29-33页 |
5.1 提高乡村社会保障意识 | 第29-30页 |
5.2 加快社会救助法制建设工作 | 第30页 |
5.3 重建乡村社会信任 | 第30-31页 |
5.4 全面优化农村最低保障制度 | 第31-32页 |
5.4.1 提高救助标准并建立与物价水平联动的机制 | 第31页 |
5.4.2 建立科学的贫困线测量方法 | 第31页 |
5.4.3 规范家计调查方法 | 第31页 |
5.4.4 推进专项救助制度建设 | 第31-32页 |
5.5 建立专业的社会救助经办机制 | 第32-33页 |
结论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致谢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