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1章 民事再审事由概述 | 第11-15页 |
1.1 我国民事再审事由修改的理念 | 第11-12页 |
1.1.1 再审之诉的理念 | 第11页 |
1.1.2 程序正义的理念 | 第11-12页 |
1.1.3 细化再审事由的理念 | 第12页 |
1.1.4 有限纠错的理念 | 第12页 |
1.2 我国民事再审事由的功能定位 | 第12-15页 |
1.2.1 打开再审程序之门的钥匙 | 第13页 |
1.2.2 再审程序的核心要素 | 第13页 |
1.2.3 确保正确合法的裁判不被轻易改变的安全阀 | 第13-15页 |
第2章 民事再审事由适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15-20页 |
2.1 认定标准的不统一 | 第15-16页 |
2.2 规定的内容过于抽象 | 第16-17页 |
2.3 立法技术不规范 | 第17页 |
2.4 沟通机制不畅 | 第17-18页 |
2.5 审判管理考评机制 | 第18页 |
2.6 既判力的维护 | 第18-19页 |
2.7 涉诉信访的压力 | 第19-20页 |
第3章 三类重点民事再审事由适用的司法困境 | 第20-28页 |
3.1 民事再审新证据认定及运用的司法困境 | 第20-23页 |
3.1.1 对原审庭审结束之后新形成的证据能否纳入再审新证据的范围把握不一 | 第20页 |
3.1.2 对认定新证据是否需要考察当事人的主观因素把握不一 | 第20-21页 |
3.1.3 对再审申请人应在何时提出新证据的时间界定认识不一 | 第21-22页 |
3.1.4 对“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理解和标准把握不一 | 第22页 |
3.1.5 新证据再审事由与其他再审事由重叠,界限不清 | 第22-23页 |
3.2 认定事实和证据采信的司法困境 | 第23-25页 |
3.2.1 对基本事实的理解和界定认识不一 | 第23-24页 |
3.2.2 民事案件类型的复杂化和对基本事实认定标准的多样化增加了审查该项事由的难度 | 第24页 |
3.2.3 对证据采信规则及举证责任分配把握不一 | 第24-25页 |
3.2.4 对原审定性错误但裁判结果基本正确的,是否进入再审把握不一 | 第25页 |
3.3 法律适用确有错误的司法困境 | 第25-28页 |
3.3.1 理解上的困境 | 第25-26页 |
3.3.2 司法解释的缺漏 | 第26-28页 |
第4章 民事再审事由统一适用的完善建议 | 第28-44页 |
4.1 法观念的更新和立法上的改进 | 第28-29页 |
4.1.1 法观念的更新 | 第28页 |
4.1.2 立法明确再审的补充性 | 第28-29页 |
4.1.3 立法区分把握不同事由成立的再审标准 | 第29页 |
4.2 三类重点民事再审事由认定和把握的具体意见 | 第29-42页 |
4.2.1 再审新证据认定标准与把握的建议 | 第29-31页 |
4.2.2 事实认定和证据采信认定标准和把握的建议 | 第31-34页 |
4.2.3 法律适用确有错误的认定标准与把握建议 | 第34-42页 |
4.3 司法实践中的改进建议 | 第42-44页 |
4.3.1 加强内部业务沟通、协调或改善现有机构配置 | 第42页 |
4.3.2 对重点再审事由加强调研,提升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的能力 | 第42-43页 |
4.3.3 加强内完善审判管理考评机制 | 第43页 |
4.3.4 严格执行诉访分离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