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案例——米某诉被告沈某某、王某某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 | 第11-15页 |
(一)基本案情 | 第11-13页 |
(二)诉讼请求 | 第13页 |
(三)一审裁判结果 | 第13-14页 |
(四)二审裁判结果 | 第14-15页 |
二、当事人争议观点 | 第15-21页 |
(一)原告陈述及观点 | 第15-16页 |
(二)被告抗辩意见 | 第16-17页 |
(三)法官观点及依据 | 第17-21页 |
三、案例分析 | 第21-26页 |
(一)概述 | 第21页 |
(二)关于法律关系的认定 | 第21-22页 |
(三)关于合同相对性 | 第22页 |
(四)关于违约方的认定 | 第22页 |
(五)关于违约责任的认定 | 第22-23页 |
(六)关于违约金数额的酌定 | 第23-25页 |
(七)关于连带责任的认定 | 第25-26页 |
四、实务中避免确定违约责任误区的理论要素 | 第26-34页 |
(一)实务中确定违约责任的误区 | 第26页 |
(二)违约责任的定义及特点 | 第26-28页 |
(三)违约行为的分类 | 第28-29页 |
(四)具体违约责任形式的确定 | 第29-32页 |
(五)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 | 第32-34页 |
五、实务中运用违约责任制度应关注的内容 | 第34-37页 |
(一)违约责任制度的意义 | 第34页 |
(二)明确法律关系性质 | 第34页 |
(三)合法有效的合同法律关系为前提 | 第34-35页 |
(四)合同当事人具有高度的意思自治 | 第35页 |
(五)归责原则的准确把握 | 第35页 |
(六)明确违约责任的类型 | 第35-36页 |
(七)把握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空间 | 第36-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39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