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绪论 | 第10-18页 |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三) 本文相关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1、风险管理理论 | 第14-15页 |
2、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 第15-16页 |
(四)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研究内容 | 第16页 |
2、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二、我国民航航班延误主要特征及原因分析 | 第18-24页 |
(一) 我国民航航班延误主要特征 | 第18-20页 |
1、我国航班延误主要情形 | 第18-19页 |
2、我国航班延误主要特征分析 | 第19-20页 |
(二) 我国民航航班延误的原因分析 | 第20-24页 |
1、天气变化原因 | 第21页 |
2、空中管制原因 | 第21-22页 |
3、机场保障原因 | 第22页 |
4、航空公司原因 | 第22-23页 |
5、旅客自身原因 | 第23-24页 |
三、我国民航航班延误处置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4-29页 |
(一) 我国民航航班延误处置工作现状 | 第24页 |
(二) 处置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4-29页 |
1、体制机制方面 | 第24-25页 |
2、运行保障方面 | 第25-26页 |
3、旅客服务方面 | 第26-27页 |
4、空管保障方面 | 第27-28页 |
5、社会资源综合利用方面 | 第28-29页 |
四、国外航班延误处置机制及其借鉴作用 | 第29-34页 |
(一) 美国航班延误的处置机制 | 第29-31页 |
1、规定了延误后航空公司的义务 | 第29-30页 |
2、注重航班延误信息公开工作 | 第30页 |
3、界定了一些非正常航班的情形及责任 | 第30页 |
4、航班延误航空公司违法的处罚力度大 | 第30-31页 |
(二) 欧盟航班延误的处置机制 | 第31-32页 |
1、界定航班延误概念 | 第31页 |
2、明确承运人的义务 | 第31-32页 |
3、规定旅客获得补偿的权利 | 第32页 |
(三) 日本航班延误的处置机制 | 第32-33页 |
(四) 发达国家航班延误处置机制对我国延误处置工作的借鉴意义 | 第33-34页 |
五、我国航班延误治理对策和建议 | 第34-46页 |
(一) 明确航班延误法律概念,合理界定标准 | 第34-36页 |
1、明确航班延误法律概念 | 第34-35页 |
2、按照国际标准界定航班延误 | 第35-36页 |
(二) 提升行业技术和管理工作水平,提高航班正常率 | 第36-38页 |
1、加大空管新技术普及应用力度 | 第36页 |
2、完善和创新民航空域管理机制 | 第36-37页 |
3、完善延误后航班放行协调机制 | 第37页 |
4、提升机场地面运行管理水平 | 第37-38页 |
5、搭建全国运行监控平台 | 第38页 |
(三) 完善航班延误应急处置工作,提高旅客满意程度 | 第38-44页 |
1、完善协调联动机制,提升预警响应能力 | 第38-39页 |
2、提升服务补救能力,弥补延误损失后果 | 第39-41页 |
3、完善延误赔偿制度,统一赔偿工作标准 | 第41-42页 |
4、完善行业立法立规,加强航班延误监管 | 第42-44页 |
(四) 综合利用社会资源 | 第44-46页 |
1、加大航空运输知识宣传和普及 | 第44页 |
2、积极探索航班延误保险 | 第44-45页 |
3、建立航班正常的社会监督约束机制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