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中国网络自媒体时代下的交往行动研究--基于微博议题“7·23动车事件”的分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1章 导论第9-22页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第9-10页
     ·选题缘起第9-10页
     ·研究意义第10页
   ·文献综述第10-15页
     ·关于交往行动理论的相关研究第10-13页
     ·在网络交往中的相关研究第13-15页
     ·研究现状与趋势述评第15页
   ·概念界定与研究思路第15-16页
     ·概念界定第15-16页
     ·研究思路第16页
   ·理论视角与研究方法第16-21页
     ·理论视角第16-20页
     ·研究方法第20-21页
   ·重点难点与研究创新第21-22页
第2章 网络自媒体下交往行动的模式及特征第22-38页
   ·网络自媒体下交往行动的模式第22-25页
     ·Web2.0带来的自媒体交往时代第22-24页
     ·微博模式引发自媒体交往新热潮第24-25页
     ·"双向建构"的交往行动模式第25页
   ·网络自媒体下交往行动的特征第25-38页
     ·使用人群特征第25-29页
     ·"交往资质"特征第29-31页
     ·"有效性要求"特征第31-34页
     ·"言谈情境"特征第34-38页
第3章 网络自媒体交往行动的社会效应第38-45页
   ·突发事件应对革命:从延迟走向即时第38-43页
     ·即时传播,搭建救援平台第39页
     ·释放情绪,为突发事件预警第39-40页
     ·启蒙公共意识,透明公共监督体系第40-42页
     ·突发事件中的负面效应第42-43页
   ·传统社交模式革命:从私人走向公共第43页
     ·平台更开放,公共性增强第43页
     ·互动性更强,易于集群第43页
     ·由强关系社交趋向弱关系社交第43页
   ·媒体传播模式革命:从纵向走向横向第43-45页
     ·传播个人主义崛起第43-44页
     ·分享传统媒体媒介力第44页
     ·促进"横向传播",克服信息不对称第44-45页
第4章 网络自媒体交往模式的回应策略第45-48页
   ·自媒体运营商层面:规范平台建设是根本第45页
   ·网民层面:媒介素质提升是关键第45页
   ·传统媒体层面;权威审核引导是支撑第45-46页
   ·政府层面:第一时间发布是保障第46-48页
第5章 结语第48-50页
   ·交往行动发展现状第48-49页
     ·自媒体提供技术支撑第48页
     ·"双向建构"的交往模式第48-49页
     ·交往行动的路径阻碍第49页
   ·交往行动发展展望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致谢第52-53页
卷内备考表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的上海东方传媒集团转制发展研究
下一篇: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及目标跟踪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