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8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6页 |
·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5-16页 |
·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 第16-18页 |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 第18-22页 |
·基本概念 | 第18-19页 |
·信息质量 | 第18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第18-19页 |
·企业信息披露 | 第19页 |
·相关理论 | 第19-22页 |
·知情权理论 | 第19-20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0-22页 |
第三章 中美政府信息质量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 第22-27页 |
·中美政府信息质量的法律界定 | 第22-23页 |
·美国政府信息质量的法律界定 | 第22-23页 |
·中国政府信息质量的法律界定 | 第23页 |
·中美政府信息质量审查机制 | 第23-24页 |
·美国政府信息质量的审查机制 | 第23页 |
·中国政府信息质量的审查机制 | 第23-24页 |
·中美政府信息质量法律执行体系 | 第24-25页 |
·美国政府信息质量的法律执行体系 | 第25页 |
·中国政府信息质量的法律执行体系 | 第25页 |
·中美政府信息质量法的实施效果 | 第25-27页 |
·美国政府信息质量法的实施效果 | 第25-26页 |
·中国政府信息质量法的实施效果 | 第26-27页 |
第四章 中美上市企业信息质量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 第27-36页 |
·中美上市企业信息质量的原则 | 第27-29页 |
·美国上市企业信息质量原则 | 第27-28页 |
·中国上市企业信息质量原则 | 第28-29页 |
·两国的差异 | 第29页 |
·中美上市企业信息质量的审查机制 | 第29-31页 |
·美国上市企业信息质量的审查机制 | 第29-30页 |
·中国上市企业信息质量的审查机制 | 第30-31页 |
·两国的差异 | 第31页 |
·中美上市企业信息质量的管理制度 | 第31-33页 |
·美国上市企业信息质量的管理制度 | 第31-32页 |
·中国上市企业信息质量的管理制度 | 第32-33页 |
·两国的差异 | 第33页 |
·中美上市企业信息质量的责任追究制度 | 第33-36页 |
·美国上市企业信息质量的责任追究制度 | 第34页 |
·中国上市企业信息质量的责任追究制度 | 第34页 |
·两国的差异 | 第34-36页 |
第五章 中美非上市公众公司信息质量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 第36-41页 |
·中美非上市公众公司的法律界定 | 第37-38页 |
·美国非上市公众公司的法律界定 | 第37页 |
·中国非上市公众公司的法律界定 | 第37-38页 |
·中美非上市公众公司信息质量的审查机制 | 第38-39页 |
·美国非上市公众公司信息质量的审查机制 | 第38页 |
·中国非上市公众公司信息质量的审查机制 | 第38-39页 |
·中美非上市公众公司信息质量的监管制度 | 第39-41页 |
·美国非上市公众公司信息质量的监管制度 | 第39-40页 |
·中国非上市公众公司信息质量的监管制度 | 第40-4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1-45页 |
·针对中国政府信息质量法规的建议 | 第41-42页 |
·现有法规中应该增加对政府信息质量标准的明确定义并做出具体的解释 | 第41页 |
·整合、规范现有政府信息质量法规 | 第41页 |
·加快单行信息质量法的制定 | 第41页 |
·完善社会评议制度 | 第41-42页 |
·指定专门机构定期评估政府信息质量 | 第42页 |
·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信息质量意识 | 第42页 |
·针对中国上市企业信息质量法规的建议 | 第42-43页 |
·树立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核心原则 | 第42页 |
·应增加实时披露原则 | 第42-43页 |
·完善质量审查机制 | 第43页 |
·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 第43页 |
·健全外部监管制度 | 第43页 |
·强化民事责任制度 | 第43页 |
·针对中国非上市公众公司信息质量法规的建议 | 第43-45页 |
·对非上市公众公司的法律界定应以“公众性”为标准 | 第44页 |
·制定灵活的信息披露标准 | 第44页 |
·明确监管主体的职责范围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50-51页 |
承诺书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