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体育游戏在大连市红星海小学的实验探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选题依据和意义 | 第8-12页 |
·选题依据 | 第8-11页 |
·丹麦格莱文体育运动学院学习启迪 | 第8页 |
·现阶段中国小学生心理与体质健康水平下降 | 第8-10页 |
·体育课质量是影响小学生体质与心理的关键因素 | 第10页 |
·中国小学体育课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 | 第10-11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中国体育游戏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丹麦体育游戏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中国小学体育课上体育游戏的开展现状 | 第15-16页 |
·丹麦小学体育课上体育游戏的开展现状 | 第16-17页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7-20页 |
·研究对象 | 第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实验法 | 第17-18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18-19页 |
·专家访谈法 | 第19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19-20页 |
·数理统计法 | 第20页 |
·分析归纳法 | 第20页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0-33页 |
·实验班与对照班体育课程内容的对照 | 第20-23页 |
·实验班与对照班体育课程结构的对照 | 第23-24页 |
·实验班与对照班体育课密度的对照 | 第24-25页 |
·实验班与对照班运动负荷的对照 | 第25-27页 |
·实验班与对照班速度灵敏的对照 | 第27页 |
·实验班与对照班体育学习兴趣的对照 | 第27-29页 |
·“运动参与程度”因子分析 | 第28页 |
·“体育学习积极兴趣”因子分析 | 第28页 |
·“体育学习消极兴趣”因子分析 | 第28-29页 |
·“自主学习程度”因子分析 | 第29页 |
·实验班与对照班主观锻炼体验的对照 | 第29-30页 |
·“积极幸福感”因子分析 | 第29-30页 |
·“心理烦恼”因子分析 | 第30页 |
·“疲劳”因子分析 | 第30页 |
·中丹小学体育教育理念的差异 | 第30-33页 |
·中国小学体育教育侧重学生技能的学习与掌握 | 第30-31页 |
·丹麦小学体育教育侧重学生的主体体验 | 第31-33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33-35页 |
·结论 | 第33页 |
·建议 | 第33-35页 |
6. 致谢 | 第35-36页 |
7. 主要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8. 附件 | 第39-44页 |
9.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4-45页 |
10. 承诺书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