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缩写词表 | 第9-12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2-27页 |
| ·我国小麦条锈菌的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 ·我国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的命名 | 第12-13页 |
| ·我国鉴别寄主的选用 | 第13-14页 |
| ·小麦条锈病的研究概况 | 第14-21页 |
| ·小麦条锈病的危害 | 第14页 |
| ·小麦条锈病在中国的流行规律 | 第14-15页 |
| ·小麦条锈病的抗性类型 | 第15-16页 |
|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的发掘现状 | 第16-19页 |
| ·小麦抗条锈病的抗性丧失及其防治 | 第19-21页 |
| ·研究小麦抗条锈病基因遗传的方法 | 第21-25页 |
| ·常规杂交分析法 | 第21页 |
| ·基因推导分析法 | 第21-22页 |
| ·非整倍体分析法 | 第22页 |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抗条锈病基因中的应用 | 第22-25页 |
| ·地方小麦品种的利用价值 | 第25-27页 |
| ·地方小麦的抗条锈病遗传研究 | 第25-26页 |
| ·四川地方小麦的特点 | 第26-27页 |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7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7-34页 |
| ·试验材料 | 第27-28页 |
| ·试验方法 | 第28-33页 |
| ·材料种植 | 第28页 |
| ·温室接种条锈菌及表型鉴定 | 第28页 |
| ·大田接种条锈菌及表型鉴定 | 第28-29页 |
| ·DNA提取及试剂的配制 | 第29-30页 |
| ·BSA法构建抗池、感池 | 第30页 |
| ·PCR扩增体系及程序 | 第30-31页 |
| ·琼脂糖凝胶电泳及相关试剂的配制 | 第31-32页 |
| ·6%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及相关试剂的配制 | 第32-33页 |
| ·抗条锈病基因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33-34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4-43页 |
| ·表型鉴定与遗传分析 | 第34-36页 |
| ·亲本抗病性鉴定 | 第34-36页 |
| ·F_2群体及F_(2:3)家系的抗病性鉴定 | 第36页 |
| ·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标记筛选 | 第36-39页 |
| ·2012-2013年度F_2群体与分子标记的连锁性检测 | 第39-41页 |
| ·抗病基因YrHY的染色体定位 | 第41-43页 |
| ·中国春缺体-四体定位抗条锈病基因 | 第41-42页 |
| ·建立抗病基因YrHY的遗传图谱 | 第42-43页 |
| 4 讨论与结论 | 第43-49页 |
| ·群体构建的合理性 | 第43-44页 |
| ·抗病基因YrHY与7D染色体上其他抗条锈病基因的关系 | 第44-46页 |
| ·等位性检测 | 第46-47页 |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小麦抗病育种中的应用 | 第47-48页 |
| ·结论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附表1 | 第60-6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