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3-31页 |
·选题来源及选题依据 | 第13-16页 |
·选题来源 | 第13-15页 |
·研究问题 | 第15-16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页 |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相关研究述评 | 第16-27页 |
·国内研究综述及相关研究述评 | 第16-22页 |
·国外研究综述及相关研究述评 | 第22-27页 |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 第27-31页 |
·研究内容 | 第27页 |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研究框架 | 第28-29页 |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 第29-31页 |
第2章 参与式治理的背景及相关理论 | 第31-37页 |
·参与式治理的背景 | 第31页 |
·参与式治理的概念 | 第31-32页 |
·参与式治理的理论要点 | 第32-37页 |
·参与式治理对于公民权的强调 | 第32-33页 |
·参与式治理对于民主授权的强调 | 第33页 |
·参与式治理对于民主原则的强调 | 第33-34页 |
·参与式治理对于治理的强调 | 第34页 |
·参与式治理对于网络的强调 | 第34-37页 |
第3章 苏南农村环境治理模式现状分析 | 第37-51页 |
·苏南农村环境治理背景 | 第37-40页 |
·苏南地区概况 | 第37-38页 |
·苏南农村环境变迁 | 第38-40页 |
·苏南传统型农村环境治理模式概况 | 第40-44页 |
·苏南传统型农村环境治理模式的治理主体 | 第41-42页 |
·治理项目的监督、检查与考核 | 第42-43页 |
·治理资金的管理 | 第43页 |
·农村环境治理项目的环境成效评估 | 第43-44页 |
·苏南混合型农村环境治理的实践 | 第44-51页 |
·保留村庄原始风貌下的农村环境治理 | 第45-46页 |
·村规民约助力农村环境治理 | 第46-47页 |
·村企联手的农村环境治理 | 第47-49页 |
·对苏南混合型农村环境治理实践的简要分析 | 第49-51页 |
第4章 苏南传统型农村环境治理模式反思 | 第51-67页 |
·被调查对象基本信息统计 | 第51-53页 |
·苏南传统型农村环境治理模式困境 | 第53-60页 |
·治理主体单一 | 第53-56页 |
·治理成本较高 | 第56-57页 |
·治理手段有限 | 第57-58页 |
·治理效果不明 | 第58-60页 |
·苏南传统型农村环境治理模式困境解析 | 第60-67页 |
·治理主体权力不对等 | 第60-61页 |
·参与渠道单一 | 第61-63页 |
·公民社会弱小 | 第63-64页 |
·农民自身问题 | 第64-67页 |
第5章 苏南传统型农村环境治理模式的替代选择——参与型农村环境治理模式 | 第67-75页 |
·参与型农村环境治理模式的优势 | 第67-69页 |
·参与型农村环境治理模式框架 | 第69-71页 |
·参与型农村环境治理模式需要满足的条件 | 第71-73页 |
·苏南应用参与型农村环境治理模式的优势 | 第73-75页 |
第6章 由传统型农村环境治理模式转向参与型农村环境治理模式的进路 | 第75-85页 |
·优化政府与市场的权力配置 | 第75-77页 |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 第75-76页 |
·向市场放权 | 第76-77页 |
·优化政府间的权力配置 | 第77-79页 |
·明确各级政府事权 | 第77-78页 |
·优化各级政府财权 | 第78-79页 |
·优化政府与公民社会间的权力配置 | 第79-85页 |
·加强政府与公众的相互理解与信任 | 第80页 |
·规范信息公开 | 第80-81页 |
·鼓励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 第81-82页 |
·创新参与渠道,提高环保、法律意识 | 第82-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附录 | 第89-93页 |
致谢 | 第93-95页 |
发表文章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