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0页 |
| ·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 ·石笋重建古气候与古环境的优势 | 第12-13页 |
| ·石笋记录的代用指标 | 第13-18页 |
| ·石笋氧同位素组成 | 第13-14页 |
| ·石笋碳同位素组成 | 第14-15页 |
| ·石笋微层 | 第15-16页 |
| ·石笋微量元素 | 第16-17页 |
| ·石笋有机碳同位素 | 第17-18页 |
| ·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 第18-25页 |
| ·全新世气候变化特征与机理 | 第18-21页 |
| ·全新世气候突变事件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 ·最近2000年石笋记录与历史文献对比研究 | 第24-25页 |
| ·河南地区古环境研究进展 | 第25-27页 |
| ·石笋记录 | 第25-26页 |
| ·其他记录 | 第26页 |
| ·古文化研究 | 第26-27页 |
| ·选题意义及研究方案 | 第27-28页 |
| ·论文工作量 | 第28-30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30-34页 |
| ·研究区地理环境 | 第30-31页 |
| ·马沟洞概况 | 第31-34页 |
| 第三章 研究材料与研究方法 | 第34-42页 |
| ·研究材料 | 第34-36页 |
| ·石笋样品描述 | 第34-36页 |
| ·石笋分析样品采集 | 第36页 |
| ·研究方法 | 第36-42页 |
| ·石笋年代学研究进展与MC-ICP-MS 230Th测年法 | 第36-39页 |
| ·氧碳同位素组成分析方法 | 第39-40页 |
| ·石笋微层层理结构 | 第40-41页 |
| ·功率谱分析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马沟洞石笋年代标尺的建立与氧同位素组成的变化特征 | 第42-48页 |
| ·年代及年代模式的建立 | 第42-43页 |
| ·氧、碳同位素记录 | 第43-48页 |
| 第五章 石笋碳酸盐 δ~(18)O记录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 第48-60页 |
| ·亚洲季风区石笋氧同位素组成气候意义的相关研究 | 第48-49页 |
| ·马沟洞石笋碳酸盐 δ~(18)O的气候意义 | 第49-51页 |
| ·YD、9.3ka、8.2ka气候突变事件的区域特征 | 第51-54页 |
| ·石笋 δ~(18)O记录的全新世大暖期内部的气候波动 | 第54-55页 |
| ·9.1-4.9ka BP气候变化的周期特征与驱动因子 | 第55-58页 |
| ·中原地区新石器文化发展与区域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可能联系 | 第58-60页 |
| 第六章 结语 | 第60-62页 |
| ·结论 | 第60-61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74页 |
| 作者简介 | 第74-76页 |
| 发表文章及参加学术活动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