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全息的激光超声检测信号接收及处理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选题意义及背景 | 第10-11页 |
| ·国内外发展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激光超声检测激发机理的研究现状 | 第12页 |
| ·激光超声检测接收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激光超声检测的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激光超声检测应用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5-17页 |
| 第2章 激光超声检测的基本原理 | 第17-32页 |
| ·激光超声检测系统概述 | 第17-18页 |
| ·激光激发超声机理 | 第18-22页 |
| ·热弹机制激发 | 第19-20页 |
| ·烧蚀机制激发 | 第20-22页 |
| ·激光激发超声波的解析模型 | 第22页 |
| ·激光超声接收检测技术 | 第22-31页 |
| ·电学检测 | 第23-24页 |
| ·光学非干涉检测 | 第24-26页 |
| ·光学干涉检测 | 第26-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3章 激光超声检测的理论算法研究 | 第32-41页 |
| ·理论算法分析 | 第32-34页 |
| ·干涉条纹的接收与再现 | 第34-37页 |
| ·未加载超声振动信号的物光再现像 | 第34-36页 |
| ·加载超声振动信号后物光再现像 | 第36-37页 |
| ·两次再现像生成的干涉条纹 | 第37-38页 |
| ·干涉条纹强度与振动信号的关系 | 第38-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4章 激光超声检测的实验设备与实验参数 | 第41-50页 |
| ·实验设备选择 | 第41-46页 |
| ·光电耦合器件CCD | 第41-43页 |
| ·激光器的选择 | 第43页 |
| ·超声波激励源 | 第43-45页 |
| ·防震工作平台 | 第45页 |
| ·空间滤波器 | 第45-46页 |
| ·实验参数优化 | 第46-49页 |
| ·参考光与物光的夹角 | 第46-48页 |
| ·参考光与物光的光强比 | 第48页 |
| ·参考光与物光的光程差 | 第48-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5章 实验结果与图像处理 | 第50-64页 |
| ·激光超声检测实验装置 | 第50-53页 |
| ·实验条件分析 | 第51页 |
| ·被测工件 | 第51-53页 |
| ·实验结果 | 第53-54页 |
| ·未加载超声振动时的干涉条纹 | 第53页 |
| ·振动信号加载在无缺陷时的干涉条纹 | 第53-54页 |
| ·振动信号加载在有缺陷时的干涉条纹 | 第54页 |
| ·图像处理 | 第54-59页 |
| ·直方图均衡化 | 第55-58页 |
| ·中值滤波 | 第58页 |
| ·平滑滤波 | 第58-59页 |
| ·拉普拉斯滤波 | 第59页 |
| ·图像处理与实验结果分析 | 第59-63页 |
| ·航天铝板检测结果分析 | 第59-61页 |
| ·玻璃纤维检测结果分析 | 第61-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 ·总结 | 第64页 |
| ·展望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