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我国能源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9-11页 |
·流化床燃烧技术概述 | 第11-12页 |
·灰熔聚加压流化床气化技术及气化半焦(二旋飞灰)来源和利用 | 第12-15页 |
·流化床加压煤气化技术 | 第12-13页 |
·气化半焦的来源和特点 | 第13-14页 |
·气化半焦利用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课题提出 | 第15页 |
·课题的来源与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课题来源 | 第15页 |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2章 流化床实验系统和实验方法介绍 | 第17-34页 |
·流化床热态实验系统 | 第17-19页 |
·流化床炉体本体系统 | 第19-21页 |
·温度控制及测量系统 | 第21-23页 |
·半焦给料系统 | 第23-26页 |
·引射器和储料仓 | 第23-24页 |
·螺旋输料装置 | 第24页 |
·搅拌装置 | 第24-25页 |
·给料机调试(标定) | 第25-26页 |
·烟气冷却净化系统 | 第26-27页 |
·取样收集系统及分析仪器 | 第27-29页 |
·取样收集系统 | 第27-28页 |
·Testo350xL 烟气分析仪器 | 第28-29页 |
·流化床热态试验系统调试 | 第29-32页 |
·安全性调试 | 第30页 |
·仪器仪表调试 | 第30-31页 |
·系统可靠性调试 | 第31-32页 |
·流化床热态试验方法 | 第32-33页 |
·试验方法概述 | 第32页 |
·实验操作步骤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气化半焦在流化床中燃烧特性研究 | 第34-52页 |
·临界流化速度计算 | 第34-36页 |
·试验样品和工况 | 第36-37页 |
·气化半焦在流化床燃尽特性研究 | 第37-46页 |
·燃尽率定义 | 第37-38页 |
·炉膛温度对飞灰含碳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过量空气系数对飞灰含碳量的影响 | 第39-42页 |
·流化风速对飞灰含碳量的影响 | 第42-44页 |
·不同测点处飞灰含碳量的比较 | 第44-46页 |
·气化半焦在流化床燃烧污染物排放特性 | 第46-49页 |
·过量空气系数变化对NOx 排放量的影响 | 第46-48页 |
·炉膛温度变化对NOx 浓度的影响 | 第48-49页 |
·气化半焦在流化床中SO_2排放特性 | 第49页 |
·提高气化半焦在流化床中燃尽率的技术建议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4章 75t/h 循环流化床混烧气化半焦设计方案 | 第52-65页 |
·原有掺烧技术方案存在的问题 | 第52-53页 |
·混烧量对锅炉热力性能的影响 | 第53-58页 |
·CFB 锅炉的主要技术参数 | 第53-54页 |
·设计煤种燃料特性和热力计算汇总表 | 第54页 |
·不同掺烧比例条件下的热力计算 | 第54-58页 |
·气化半焦掺烧量上限 | 第58-62页 |
·尾部烟道飞灰浓度计算 | 第59-61页 |
·气化半焦掺烧上限确定 | 第61-62页 |
·气化半焦从二次风管内喷入设计方案 | 第62-64页 |
·气化半焦输粉管结构参数设计 | 第62-63页 |
·结构布置 | 第63-64页 |
·改造后对二次风的影响 | 第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