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 ·我国航运现状 | 第10页 |
| ·船用柴油机常见污染物 | 第10-12页 |
| ·国内外船舶排放法规现状 | 第12-17页 |
| ·国际船舶法规 IMO 法规和 MARPOL 公约 | 第12-14页 |
| ·美国环保局(EPA )对船舶的 NOx 和 SOx 的法规限制 | 第14页 |
| ·欧盟标准 | 第14-15页 |
| ·中国防治船舶大气污染法规 | 第15-17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 ·国外船舶排放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我国现有针对船舶排放的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20-22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页 |
| ·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 第2章 实验研究及方法 | 第22-34页 |
| ·测试仪器介绍 | 第22-26页 |
| ·气态污染物测试仪 | 第22-23页 |
| ·ELPI 颗粒物测试仪 | 第23-24页 |
| ·EFM 尾气质量流量计 | 第24-26页 |
| ·数据采集 | 第26页 |
| ·其他设备 | 第26页 |
| ·船舶测试方案 | 第26-34页 |
| ·测试区域和路线 | 第26-29页 |
| ·测试内河船舶 | 第29-32页 |
| ·测试设备安装及实验过程 | 第32-34页 |
| 第3章 内河船舶排放因子及排放清单计算 | 第34-48页 |
| ·内河船舶瞬时排放特征 | 第34-42页 |
| ·航行工况介绍 | 第34-35页 |
| ·CO 瞬时排放特征 | 第35-37页 |
| ·NOx 瞬时排放特征 | 第37-38页 |
| ·HC 瞬时排放特征 | 第38-40页 |
| ·PM 瞬时排放特征 | 第40-42页 |
| ·不同工况下内河船舶的排放因子 | 第42-43页 |
| ·与国外研究结果的对比 | 第43-45页 |
| ·内河船舶排放清单计算方法 | 第45页 |
| ·内河船舶耗油量 | 第45-46页 |
| ·内河运输船舶耗油量 | 第45-46页 |
| ·近海渔船耗油量 | 第46页 |
| ·内河运输船舶排放清单结果 | 第46-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4章 基于 AIS 的船舶排放清单计算方法 | 第48-66页 |
| ·排放清单计算基础 | 第48-49页 |
| ·船舶主机负荷功率计算 | 第49-50页 |
| ·船舶辅机负荷功率计算 | 第50-54页 |
| ·船舶类型 | 第50-51页 |
| ·船舶航行状态 | 第51-53页 |
| ·船舶辅机负荷比例系数 | 第53-54页 |
| ·锅炉负荷功率 | 第54-55页 |
| ·船舶运行时间 | 第55-56页 |
| ·船舶主机排放因子 | 第56-57页 |
| ·船舶辅机排放因子 | 第57-58页 |
| ·锅炉排放因子 | 第58-59页 |
| ·船舶主机低负荷修正 | 第59-62页 |
| ·燃油修正系数 | 第62-63页 |
| ·减排措施修正因子 | 第63-64页 |
| ·数据处理 | 第64-66页 |
| 第5章 基于 AIS 计算渤海湾港口排放清单 | 第66-80页 |
| ·天津港 | 第66-68页 |
| ·计算区域 | 第66-67页 |
| ·结果 | 第67-68页 |
| ·唐山港 | 第68-71页 |
| ·计算区域 | 第68-69页 |
| ·结果 | 第69-71页 |
| ·秦皇岛港 | 第71-73页 |
| ·计算区域 | 第71页 |
| ·结果 | 第71-73页 |
| ·黄骅港 | 第73-75页 |
| ·计算区域 | 第73-74页 |
| ·结果 | 第74-75页 |
| ·渤海湾结果分析 | 第75-78页 |
| ·结果分析 | 第75-76页 |
| ·渤海湾地区空间分布 | 第76-78页 |
|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80-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 附录 ARCGIS 操作方法 | 第88-9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第93-94页 |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