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地方工业经济论文

生态工业园产业共生网络稳定性及生态效率评价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7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文献综述第10-18页
     ·国外文献综述第10-13页
     ·国内文献综述第13-18页
   ·生态工业园的实践第18-23页
     ·国外生态工业园的实践第18-21页
     ·国内生态工业园的实践第21-23页
   ·研究内容与主要创新点第23-24页
     ·研究内容第23-24页
     ·主要创新点第24页
   ·研究方法第24-25页
   ·研究思路第25-26页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第27-37页
   ·产业生态学理论第27-30页
     ·产业生态学的定义第27-29页
     ·产业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第29-30页
   ·循环经济理论第30-33页
     ·循环经济的本质第30-31页
     ·循环经济的指导原则第31-33页
   ·生态工业园理论第33-35页
     ·生态工业园的概念第33-34页
     ·生态工业园的特征第34-35页
   ·共生理论第35-36页
     ·共生理论的发展第35页
     ·共生理论的基本原理第35-36页
   ·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生态工业园产业共生网络的形成条件与运行机制分析第37-50页
   ·基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共生网络形成条件第37-39页
     ·威廉姆森启发性模型第37-38页
     ·变动环境下的共生网络启发性模型第38-39页
   ·上下游企业共生博弈分析第39-44页
   ·生态工业园产业共生网络的形成因素第44-48页
     ·成本推动第44-45页
     ·效益拉动第45-46页
     ·法律约束第46-47页
     ·公众参与第47页
     ·技术保证第47-48页
     ·机构支持第48页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四章 生态工业园产业共生网络稳定性研究第50-67页
   ·生态工业园产业共生网络共生模式第50-53页
     ·对称型产业共生网络第50-51页
     ·非对称型产业共生网络第51-53页
   ·生态工业园产业共生网络稳定性第53-54页
     ·生态工业园产业共生网络稳定性的定义第53页
     ·生态工业园产业共生网络稳定性的表现第53-54页
   ·Logistic 增长模型第54-55页
   ·基于Logistic 增长模型的产业共生模式稳定性分析第55-63页
     ·对称型产业共生网络稳定性分析第56-58页
     ·非对称型产业共生网络稳定性分析第58-63页
   ·生态工业园产业共生网络稳定性治理机制第63-66页
     ·信用与惩罚机制第63-64页
     ·核心企业主导机制第64-65页
     ·政府协调机制第65-66页
   ·小结第66-67页
第五章 生态工业园产业共生网络生态效率评价体系的构建第67-97页
   ·生态效率的定义第67-68页
     ·生态效率的由来第67页
     ·生态效率的内涵第67-68页
   ·生态工业园产业共生网络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第68-73页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第68-69页
     ·指标体系的设计第69-70页
     ·指标体系的释义第70-73页
   ·生态工业园产业共生网络评价模型第73-95页
     ·评价方法的选择第73-74页
     ·DEA 评价模型第74-83页
     ·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第83-95页
   ·小结第95-9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97-99页
   ·主要的研究内容与结论第97页
   ·研究展望第97-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9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09-110页
致谢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集成电路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下一篇: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模式及其资本结构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