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文昌鱼dax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目的 | 第10-12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文昌鱼细胞培养的研究 | 第12-17页 |
·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细胞培养 | 第12-13页 |
·文昌鱼的细胞培养 | 第13页 |
·制约因素 | 第13-15页 |
·改进培养方法 | 第15-17页 |
·文昌鱼基因的研究 | 第17-18页 |
·体轴发育相关基因 | 第17页 |
·生殖细胞发生相关基因 | 第17-18页 |
·免疫相关基因 | 第18页 |
·dax1 基因的研究 | 第18-22页 |
·核受体超家族的结构和分类 | 第19页 |
·dax1 基因的结构特点 | 第19-20页 |
·dax1 基因的调控 | 第20页 |
·dax1 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异性 | 第20-21页 |
·dax1 基因的功能 | 第21-22页 |
第3章 dax1 基因 cDNA 序列的获取 | 第22-39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22-23页 |
·实验材料 | 第22页 |
·主要试剂 | 第22页 |
·主要试剂盒 | 第22-23页 |
·主要仪器 | 第23页 |
·实验方法 | 第23-30页 |
·文昌鱼总 RNA 的提取 | 第23-24页 |
·cDNA 保守序列的获取 | 第24-26页 |
·引物设计 | 第24页 |
·RNA 反转录成 cDNA | 第24页 |
·PCR 反应 | 第24-25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及胶回收 | 第25-26页 |
·cDNA 全长的获取 | 第26-30页 |
·RACE 引物设计 | 第26页 |
·cDNA 的第一链合成 | 第26-27页 |
·5’RACE 和 3’RACE | 第27-28页 |
·目的片段的扩增 | 第28-30页 |
·实验结果 | 第30-38页 |
·RNA 提取 | 第30页 |
·cDNA 保守序列 | 第30-31页 |
·5’端 cDNA 序列 | 第31-32页 |
·3’端 cDNA 序列 | 第32-34页 |
·全长 cDNA 序列 | 第34-35页 |
·DAX1 的结构和性质推导 | 第35-36页 |
·DAX1 的系统进化分析 | 第36-38页 |
·讨论 | 第38-39页 |
第4章 dax1 基因 DNA 侧翼序列的获取 | 第39-51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39-40页 |
·实验材料 | 第39页 |
·主要试剂 | 第39页 |
·主要试剂盒 | 第39页 |
·主要仪器 | 第39-40页 |
·实验方法 | 第40-44页 |
·文昌鱼 DNA 的提取 | 第40页 |
·DNA 片段的获取 | 第40-41页 |
·引物设计 | 第40页 |
·PCR 反应 | 第40-41页 |
·5’侧翼序列的获取 | 第41-44页 |
·引物设计 | 第41-42页 |
·5’端步移 | 第42-44页 |
·3’侧翼序列的获取 | 第44页 |
·引物设计 | 第44页 |
·3’端步移 | 第44页 |
·实验结果 | 第44-50页 |
·DNA 提取 | 第44页 |
·DNA 片段 | 第44-45页 |
·5’侧翼序列 | 第45-47页 |
·3’侧翼序列 | 第47-48页 |
·DNA 序列 | 第48-50页 |
·讨论 | 第50-51页 |
第5章 dax1 基因的组织表达研究 | 第51-60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51-54页 |
·实验材料 | 第51页 |
·主要试剂 | 第51-53页 |
·主要试剂盒 | 第53页 |
·玻璃器材 | 第53-54页 |
·主要仪器 | 第54页 |
·实验方法 | 第54-57页 |
·地高辛标记探针的制备 | 第54-55页 |
·文昌鱼石蜡切片的制作 | 第55-56页 |
·组织切片原位杂交 | 第56-57页 |
·实验结果 | 第57-59页 |
·探针合成 | 第57页 |
·原位杂交 | 第57-59页 |
·讨论 | 第59-6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