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目录 | 第12-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4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5-17页 |
·研究意义 | 第17-19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9-21页 |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22-24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24-52页 |
·消费理论的演进 | 第24-45页 |
·早期消费理论 | 第24-26页 |
·Hall 的随机游走假说 | 第26-28页 |
·Hall 理论的新进展 | 第28-40页 |
·地位寻求与居民消费行为 | 第40-4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45-52页 |
·预防性储蓄与中国居民消费行为 | 第45-48页 |
·流动性约束与中国居民消费行为 | 第48-49页 |
·习惯形成与中国居民消费行为 | 第49-50页 |
·地位寻求与中国居民消费行为 | 第50-52页 |
第3章 基于习惯形成和地位寻求的居民消费理论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 | 第52-74页 |
·中国居民消费行为的典型特征 | 第52-56页 |
·基本模型的构建 | 第56-65页 |
·基本概念 | 第56-58页 |
·目标函数 | 第58-60页 |
·预算约束 | 第60-61页 |
·最优化问题 | 第61-64页 |
·最优消费策略 | 第64-65页 |
·实证分析 | 第65-72页 |
·实证计量模型 | 第65-66页 |
·相关数据和指标说明 | 第66-67页 |
·面板模型及估计方法选择 | 第67-68页 |
·估计结果及结果说明 | 第68-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4章 从地位寻求视角审视“高攀比”与“高储蓄”并存的现象 | 第74-94页 |
·一般消费支出与地位性支出的关系 | 第74-75页 |
·实证计量模型 | 第75-77页 |
·数据及变量 | 第77-83页 |
·CGSS 微观调查数据介绍 | 第77-78页 |
·相关变量说明及其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78-83页 |
·实证分析 | 第83-93页 |
·地位性支出对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挤出效应实证分析 | 第84-86页 |
·地位性支出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挤出效应实证分析 | 第86-88页 |
·地位性支出对不同收入家庭消费的挤出效应实证分析 | 第88-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第5章 习惯形成和地位寻求对居民消费行为影响的比较 | 第94-105页 |
·习惯形成和地位寻求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 第94-96页 |
·习惯形成消费理论模型 | 第96-98页 |
·基本行为 | 第96-97页 |
·家庭消费的最优增长路径 | 第97-98页 |
·地位寻求消费理论模型 | 第98-103页 |
·基本行为 | 第99页 |
·单个家庭消费的最优增长路径 | 第99-102页 |
·社会总量消费的最优增长路径 | 第102-103页 |
·本章小结 | 第103-105页 |
第6章 政策建议 | 第105-110页 |
·完善消费金融市场,降低信贷约束影响 | 第105-106页 |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降低不确定性影响 | 第106-107页 |
·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 第107-108页 |
·建立完善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降低住房支出预期 | 第108-11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10-114页 |
1、结论 | 第110-113页 |
2、展望 | 第113-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31页 |
致谢 | 第131-13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135-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