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尺度页岩气藏水平井压裂产能模拟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7-18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7-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6页 |
| ·页岩气藏以及其渗流特征 | 第8-12页 |
| ·页岩吸附解吸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压裂生产井动态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研究路线 | 第17-18页 |
| 第2章 纳米尺度页岩孔隙中气体流动模型 | 第18-28页 |
| ·页岩储层天然气赋存特征 | 第18-19页 |
| ·页岩气藏孔隙特征 | 第19-20页 |
| ·页岩多尺度孔隙流动模型 | 第20-24页 |
| ·不同流态的流动方程 | 第21页 |
| ·黏性流 | 第21-22页 |
| ·滑移流 | 第22-23页 |
| ·分子自由流 | 第23页 |
| ·过渡流 | 第23-24页 |
| ·表观渗透率计算方程 | 第24页 |
| ·计算与讨论 | 第24-26页 |
| ·等温吸附方程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3章 基于页岩气微观流动行为的产能数学模型 | 第28-36页 |
| ·有效裂缝 | 第28-29页 |
| ·物理模型 | 第29-31页 |
| ·基质与裂缝间的窜流 | 第29-30页 |
| ·假设条件与物理模型 | 第30-31页 |
| ·页岩双重介质模型 | 第31-32页 |
| ·生产井处理 | 第32-33页 |
| ·定解条件 | 第33-35页 |
| ·基质系统内、外边界条件 | 第33-34页 |
| ·裂缝系统内、外边界条件 | 第34页 |
| ·基质和裂缝系统初始条件 | 第34页 |
| ·基质与裂缝系统连接条件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4章 页岩储层水平井压后二维单相数学模型求解 | 第36-46页 |
| ·裂缝系统渗流差分方程 | 第36-38页 |
| ·基质系统渗流差分方程 | 第38-40页 |
| ·储层基质和裂缝系统网格划分 | 第40-41页 |
| ·裂缝系统网格及导流能力的处理 | 第41-42页 |
| ·裂缝系统网格的处理 | 第41-42页 |
| ·裂缝导流能力的处理 | 第42页 |
| ·页岩气藏压裂水平井生产动态程序的编制 | 第42-45页 |
| ·生产模拟计算程序结构 | 第42-44页 |
| ·生产动态模拟计算程序编制思路 | 第44-45页 |
| ·产能模拟计算程序界面 | 第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5章 页岩气藏压后产能模拟结果分析 | 第46-57页 |
| ·页岩气藏及裂缝参数 | 第46-47页 |
| ·地层参数影响分析 | 第47-53页 |
| ·孔隙半径的影响 | 第47-50页 |
| ·Langmuir体积的影响 | 第50-51页 |
| ·Langmuir压力的影响 | 第51-52页 |
| ·井底流压的影响 | 第52-53页 |
| ·裂缝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53-56页 |
| ·水力裂缝条数的影响 | 第53-54页 |
| ·水力裂缝长度的影响 | 第54页 |
| ·导流能力的影响 | 第54-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7-59页 |
| ·结论 | 第57-58页 |
| ·建议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