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容后新三板市场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1. 引言 | 第12-18页 |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国外研究的现状 | 第13-14页 |
·我国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2. 新三板市场相关内容概述 | 第18-25页 |
·场外交易市场 | 第18-20页 |
·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经历 | 第18-19页 |
·我国场外交易市场的现状 | 第19-20页 |
·三板市场 | 第20-21页 |
·什么是三板市场 | 第20页 |
·三板市场起源 | 第20-21页 |
·三板市场现状 | 第21页 |
·新三板市场发展概述 | 第21-23页 |
·新三板的缘由与含义 | 第21-23页 |
·我国新三板的作用及意义 | 第23页 |
·新三板市场相关内容小结 | 第23-25页 |
3. 我国新三板市场发展现状 | 第25-32页 |
·新三板市场挂牌企业现状 | 第25-28页 |
·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 | 第25-26页 |
·挂牌企业交易运营情况 | 第26-28页 |
·新三板市场法律制度建设情况 | 第28-30页 |
·新三板法律体系现状 | 第28-29页 |
·法律关系主体现状 | 第29-30页 |
·新三板法定交易制度 | 第30-32页 |
·交易平台与交易时间 | 第30-31页 |
·交易方式 | 第31页 |
·交易最低限额 | 第31页 |
·股份转让限售 | 第31-32页 |
4. 扩容后新三板存在的法律问题 | 第32-39页 |
·制度建设落后、原有问题未解决 | 第32-33页 |
·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 第32页 |
·改革后对投资者资格突破不够 | 第32-33页 |
·交易机制仍然不完善 | 第33-35页 |
·交易方式突破仍待改进 | 第33-34页 |
·非公众公司200人红线突破不够彻底 | 第34-35页 |
·转板机制的问题依然存在 | 第35-36页 |
·转板制度还未确立 | 第35页 |
·退市机制缺失 | 第35-36页 |
·大规模扩容带来的市场分层问题 | 第36-37页 |
·建立市场分层的优势 | 第36-37页 |
·我国新三板市场未分层带来的问题 | 第37页 |
·与区域股权交易市场的存在的竞争 | 第37-39页 |
5. 其他国家(地区)场外交易市场经验借鉴 | 第39-49页 |
·美国场外交易市场经验 | 第39-42页 |
·美国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经历 | 第39-40页 |
·美国场外交易市场的基本交易制度 | 第40-42页 |
·英国场外交易市场经验 | 第42-44页 |
·英国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经历 | 第42页 |
·英国场外交易市场的基本制度 | 第42-44页 |
·日本场外交易市场经验 | 第44-46页 |
·日本场外交易市场发展历史 | 第44页 |
·日本场外交易市场基本制度 | 第44-46页 |
·台湾地区场外交易市场经验 | 第46-47页 |
·台湾地区场外交易市场发展历史 | 第46页 |
·台湾地区场外交易市场的基本制度 | 第46-47页 |
·国外地区场外交易市场经验小结 | 第47-49页 |
6. 完善我国新三板市场的法律建议 | 第49-63页 |
·完善顶层设计与法律制度、明确新三板发展目标 | 第49-51页 |
·明确新三板发展意图 | 第49-50页 |
·完善法律建设 | 第50-51页 |
·引入完全的做市商制度 | 第51-55页 |
·引入的必要性分析 | 第51-53页 |
·引入做市商制度的基础 | 第53-54页 |
·新三板市场做市商制度的具体建议 | 第54-55页 |
·试点挂牌公司注册制 | 第55-56页 |
·新三板市场挂牌公司现行股东制度 | 第55页 |
·新三板挂牌公司试点注册制的建议 | 第55-56页 |
·建立新三板市场转板退市制度 | 第56-58页 |
·建立新三板市场转板制度的必要性 | 第56页 |
·新三板市场转板制度的构想 | 第56-58页 |
·建立完善的新三板市场退市制度 | 第58-60页 |
·建立新三板市场退市制度的必要性 | 第59页 |
·具体新三板市场退市制度的构想 | 第59-60页 |
·建立新三板内部分层制度 | 第60-63页 |
·建立新三板市场分层制度的必要性 | 第61页 |
·新三板市场分层制度建立的参考 | 第61-62页 |
·我国新三板市场分层制度的具体构想 | 第62-63页 |
7. 总结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录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