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吉林打牲乌拉鱼贡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7页 |
(一)本文的选题意义 | 第8-9页 |
(二)本文的研究现状 | 第9-16页 |
(三)本文的研究目标与方法 | 第16-17页 |
一、八旗制度与打牲乌拉朝贡 | 第17-32页 |
(一)清代的八旗制度 | 第17-23页 |
1.八旗制度 | 第17-19页 |
2.打牲八旗 | 第19-23页 |
(二)打牲乌拉衙门 | 第23-32页 |
1.打牲乌拉衙门的设立 | 第23-25页 |
2.打牲乌拉衙门的职能 | 第25-29页 |
3.打牲乌拉衙门的贡品 | 第29-32页 |
二、打牲乌拉的鱼贡 | 第32-44页 |
(一)贡鱼的采捕 | 第32-38页 |
1.贡鱼采捕的背景 | 第32-34页 |
2.贡鱼的种类、用途及数量 | 第34-36页 |
3.贡鱼采捕的具体事宜 | 第36-38页 |
(二)贡鱼采捕的管理 | 第38-44页 |
1.贡鱼采捕的赏罚规定 | 第38-40页 |
2.贡鱼的存储 | 第40-42页 |
3.贡鱼采捕的贡送及呈进 | 第42-44页 |
三、打牲乌拉的渔丁 | 第44-55页 |
(一)渔丁的管理 | 第44-49页 |
1.渔丁的管理衙门 | 第44-46页 |
2.渔丁的管理制度 | 第46-49页 |
(二)渔丁的建制与职责 | 第49-55页 |
1.渔丁的数量及分布 | 第49-51页 |
2.渔丁的权利与义务 | 第51-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