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1-18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研究 | 第12-14页 |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风险研究 | 第14-15页 |
·简要评述 | 第15-16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本文的创新 | 第17-18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社会保障理论 | 第18页 |
·风险理论 | 第18-20页 |
·风险社会理论 | 第18-19页 |
·风险文化理论 | 第19-20页 |
·风险管理理论 | 第20页 |
·征地补偿理论 | 第20-21页 |
·土地产权的分割 | 第20-21页 |
·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 | 第21页 |
·小结 | 第21-23页 |
第3章 我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以养老保险为例 | 第23-27页 |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体系的独立性与衔接性 | 第23-24页 |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 | 第24页 |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缴费及待遇 | 第24-25页 |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统筹层次 | 第25页 |
·小结 | 第25-27页 |
第4章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风险类型与特质 | 第27-40页 |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风险类型 | 第27-38页 |
·社会保障风险类型 | 第27-28页 |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风险类型 | 第28-38页 |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风险特质 | 第38-39页 |
·客观性 | 第38页 |
·可测性与不可测性并存 | 第38-39页 |
·关联传导性 | 第39页 |
·放大性 | 第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5章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0-54页 |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风险预警指标的设计 | 第40-41页 |
·设计的原则 | 第40-41页 |
·设计的内容 | 第41页 |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1-53页 |
·层次分析法(AHP)的基本原理 | 第41-42页 |
·基于 AHP 对南京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风险预警指标确定权重 | 第42-50页 |
·各个指标风险值的确定 | 第50-51页 |
·南京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总风险值的计算 | 第51-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1、结论 | 第54页 |
2、展望 | 第54-56页 |
附录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