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30页 |
·病毒的命名及分类 | 第12-13页 |
·WSSV传播方式及寄主范围 | 第13-14页 |
·WSSV形态和超微结构 | 第14-16页 |
·主要的囊膜蛋白 | 第14-15页 |
·主要的核糖体蛋白 | 第15-16页 |
·WSSV的基因组构成 | 第16-20页 |
·病毒基因表达的时序性基因 | 第18页 |
·潜伏期相关基因 | 第18-19页 |
·抗凋亡基因 | 第19页 |
·WSSV最高表达量的基因 | 第19-20页 |
·WSSV的控制和诊断方法 | 第20-25页 |
·WSSV的控制措施 | 第20-23页 |
·WSSV的检测方法 | 第23-25页 |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及其水生物病原体诊断中的应用 | 第25-29页 |
·简介 | 第25-26页 |
·LAMP的原理 | 第26-27页 |
·LAMP产物的可视化判定 | 第27页 |
·LAMP在病毒中的应用 | 第27-28页 |
·基于LAMP的检测方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 第28页 |
·LAMP在对虾疾病中的应用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二章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30-4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0-38页 |
·质粒、菌种和试剂 | 第30-31页 |
·主要设备仪器 | 第31页 |
·主要液体试剂 | 第31-32页 |
·WSSV-VP28基因的扩增 | 第32-33页 |
·pDMT-VP28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33-35页 |
·pDMT-VP28重组质粒的扩增及提取 | 第35-36页 |
·LAMP及nested-PCR引物的设计 | 第36-37页 |
·LAMP反应的体系建立及条件的优化 | 第37页 |
·Nested-PCR反应的体系 | 第37-38页 |
·WSSV-DNA的LAMP与nested-PCR检测限的测定及对比 | 第3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8-42页 |
·pDMT-VP28重组质粒的鉴定结果 | 第38页 |
·LAMP检测WSSV的条件优化 | 第38-39页 |
·LAMP检测WSSV的可视化结果 | 第39-40页 |
·LAMP和nest-PCR的检测限的测定与对比 | 第40-42页 |
·讨论 | 第42-44页 |
第三章 抗FITC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44-5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4-51页 |
·试剂与溶液 | 第44-46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6页 |
·实验所需动物和细胞 | 第46-47页 |
·FITC人工抗原的合成 | 第47页 |
·FITC人工抗原鉴定 | 第47页 |
·抗FITC-pAb制备及鉴定 | 第47-48页 |
·抗FITC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 | 第48-50页 |
·抗FITC-mAb的生产 | 第50-51页 |
·抗FITC-mAb的免疫学特性鉴定 | 第5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1-55页 |
·FITC人工抗原鉴定结果 | 第51页 |
·抗FITC-pAb的效价及敏感性鉴定结果 | 第51-53页 |
·抗FITC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和筛选结果 | 第53页 |
·细胞培养上清、腹水和纯化抗FITC-mAb效价测定结果 | 第53页 |
·抗FITC-mAb敏感性的鉴定结果 | 第53-55页 |
·讨论 | 第55-57页 |
第四章 FITC核酸检测侧向层析试纸的研制 | 第57-6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7-61页 |
·试剂、溶液及耗材 | 第57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57-58页 |
·FITC-LFD的研制 | 第58-59页 |
·LAMP-LFD法检测WSSV方法的建立和检测限的测定 | 第59-6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1-64页 |
·WSSV-LAMP-LFD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条件的优化 | 第61-63页 |
·WSSV-LAMP-LFD法检测WSSV检测限测定 | 第63-64页 |
·讨论 | 第64-65页 |
第五章 研究总结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3页 |
附录A: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 第73-75页 |
作者简历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