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Summary | 第4-8页 |
缩略词表 | 第8-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9页 |
·无土栽培技术的发展 | 第12-16页 |
·无土栽培技术分类 | 第12-13页 |
·无土栽培技术发展概况 | 第13-15页 |
·发展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的必要性 | 第15-16页 |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 | 第16-20页 |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的由来 | 第16-17页 |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特有的优点 | 第17页 |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的推广状况 | 第17-18页 |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的发展展望 | 第18-20页 |
·有机肥国内外应用研究现状与进展 | 第20-27页 |
·有机肥养分特性研究 | 第20-21页 |
·有机肥氮磷素矿化特性的研究 | 第21-22页 |
·有机肥氮磷素矿化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22-24页 |
·有机肥矿化的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有机肥肥力与酶活性的关系 | 第26-27页 |
·小结 | 第27-29页 |
第二章 选题依据和研究思路 | 第29-33页 |
·选题依据 | 第29-30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 第30-33页 |
·不同类型有机肥和不同配方基质养分和矿化的研究 | 第30-31页 |
·不同有机配方基质生物有效性研究 | 第31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31-33页 |
第三章 不同种类有机肥碳、氮、磷矿化特性及酶活机理的研究 | 第33-6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5-38页 |
·供试材料 | 第35页 |
·试验设计 | 第35-36页 |
·测定项目及计算方法 | 第36-38页 |
·数据处理 | 第3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8-56页 |
·碳素释放特性 | 第38-40页 |
·氮素矿化特性 | 第40-43页 |
·碳、氮矿化特性与其性质间的关系 | 第43-44页 |
·磷素矿化特性 | 第44-47页 |
·酶活性动态变化 | 第47-52页 |
·养分与酶活性的相关分析 | 第52-56页 |
·讨论 | 第56-63页 |
·碳氮素的矿化特征 | 第56-58页 |
·磷素的矿化特征 | 第58页 |
·有机肥氧化酶和水解酶的特性 | 第58-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碳和氮素矿化 | 第63页 |
·磷素矿化 | 第63页 |
·酶活性 | 第63-64页 |
第四章 不同配方基质有机碳、氮、磷矿化特性及其酶活机理的研究 | 第64-8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6-67页 |
·供试材料 | 第66页 |
·试验设计 | 第66-67页 |
·测定项目及计算方法 | 第67页 |
·数据处理 | 第6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7-85页 |
·碳素释放特性 | 第67-68页 |
·氮素矿化特性 | 第68-72页 |
·碳、氮矿化特性与其性质间的关系 | 第72-73页 |
·磷素矿化特性 | 第73-76页 |
·酶学特征的变化 | 第76-79页 |
·养分与酶活性的相关分析 | 第79-85页 |
·讨论 | 第85-87页 |
·碳氮素的矿化特征 | 第85页 |
·磷素的矿化特征 | 第85-86页 |
·氧化酶和水解酶的特性 | 第86-87页 |
·结论 | 第87-88页 |
·氮素矿化 | 第87页 |
·磷素矿化 | 第87页 |
·酶学机理 | 第87-88页 |
第五章 不同配方基质对低温弱光下果菜类蔬菜光合调剂机制和养分供给的影响 | 第88-11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9-92页 |
·试验材料 | 第89-90页 |
·试验设计 | 第90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90-92页 |
·数据分析 | 第9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92-111页 |
·不同栽培基质理化性质的分析 | 第92-94页 |
·不同配方基质栽培经胁迫恢复期基质和果菜类蔬菜植株养分的变化 | 第94-97页 |
·不同配方基质栽培对低温弱光下茄果类蔬菜恢复期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97-111页 |
·讨论 | 第111-113页 |
·结论 | 第113-114页 |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114-117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14-115页 |
·不同形态有机肥 | 第114页 |
·不同配方基质 | 第114-115页 |
·不同配方基质栽培茄果类蔬菜在恢复期特征 | 第115页 |
·研究展望 | 第115-116页 |
·创新点 | 第116-117页 |
致谢 | 第117-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32页 |
作者简介及发表论文 | 第132-133页 |
导师简介 | 第133-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