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农村妇女职业教育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6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 ·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4页 |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4-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创新点及不足 | 第15-16页 |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5页 |
| ·研究的不足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基本理论 | 第16-21页 |
| ·相关概念 | 第16-17页 |
| ·劳动力 | 第16页 |
| ·农村劳动力 | 第16页 |
| ·农村妇女 | 第16页 |
| ·职业教育 | 第16页 |
| ·农村职业教育 | 第16-17页 |
| ·农村职业教育需求 | 第17页 |
| ·农村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 | 第17-21页 |
| ·人力资本理论 | 第17-18页 |
| ·教育均衡发展理论 | 第18-19页 |
| ·职业教育发展理论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河源市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 | 第21-28页 |
| ·河源市农村职业教育概况 | 第21-24页 |
| ·河源市农村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 | 第21-22页 |
| ·河源农村职业教育的形式 | 第22-23页 |
| ·河源市农村职业教育的问题 | 第23-24页 |
| ·河源市农村妇女的农村职业教育需求 | 第24-27页 |
| ·河源市农村妇女的职业教育需求前景 | 第24-25页 |
| ·河源市农村妇女的职业教育需求特征 | 第25-26页 |
| ·河源市农村妇女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有效需求不足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四章 河源市农村妇女职业教育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8-41页 |
| ·农村妇女层面 | 第28-35页 |
| ·模型选择与构建 | 第28-30页 |
| ·研究设计 | 第30页 |
| ·样本的基本情况 | 第30-32页 |
| ·实证分析 | 第32-34页 |
| ·研究结论 | 第34-35页 |
| ·政府层面 | 第35-37页 |
| ·政府扶持不够 | 第35-36页 |
| ·领导重视不够 | 第36页 |
| ·制度政策制约 | 第36-37页 |
| ·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37页 |
| ·职业教育机构层面 | 第37-39页 |
| ·培训观念落后 | 第37页 |
| ·培训体系不健全 | 第37-38页 |
| ·培训内容不合理 | 第38页 |
| ·培训师资力量不足 | 第38页 |
| ·培训理论与实践脱节 | 第38-39页 |
| ·培 训管理与教学质量不高 | 第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 第五章 对策建议 | 第41-44页 |
| ·农村妇女方面 | 第41页 |
| ·改变农村妇女的传统男女观点 | 第41页 |
| ·加强农村职业教育的宣传 | 第41页 |
| ·教育机构方面 | 第41-42页 |
| ·转变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 | 第41页 |
|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 第41-42页 |
| ·深化教育模式和教学体系改革 | 第42页 |
| ·政府方面 | 第42-44页 |
|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 第42页 |
| ·优化整合教育资源 | 第42-43页 |
| ·建立多元化投资体制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 附录 | 第47-4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8-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附件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