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猿叶虫龙南和泰安种群对极端温度反应的比较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14页 |
1 引言 | 第8页 |
2 昆虫对极端高温和低温适应 | 第8-12页 |
·高温适应 | 第8-10页 |
·低温适应 | 第10-11页 |
·高低温交叉处理的适应性 | 第11-12页 |
·昆虫对极端高温和低温适应对其生物学等的影响 | 第12页 |
3 滞育特性在极端温度的适应中的作用 | 第12-13页 |
·滞育和耐寒 | 第13页 |
4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大猿叶虫对极端温度的反应 | 第14-27页 |
1 前言 | 第14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14-15页 |
·虫源 | 第14页 |
·试验方法 | 第14-15页 |
·数据处理 | 第15页 |
3 结果 | 第15-25页 |
·不同地理种群滞育个体对高温的反应 | 第15-19页 |
·不同地理种群对低温的反应 | 第19-22页 |
·滞育和非滞育个体对高温反应的比较 | 第22-23页 |
·滞育和非滞育个体对低温反应的比较 | 第23-25页 |
4 讨论 | 第25-27页 |
·不同地理种群大猿叶虫对极端温度的耐受性 | 第25页 |
·滞育个体和非滞育个体对极端温度反应的比较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温度驯化对大猿叶虫耐寒性和耐热性的影响 | 第27-34页 |
1 前言 | 第27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7-28页 |
·供试虫源 | 第27页 |
·试验方法 | 第27-28页 |
·数据处理 | 第28页 |
3 结果 | 第28-33页 |
·最优驯化温度 | 第28-30页 |
·驯化保护作用的产生 | 第30-32页 |
·驯化保护作用持续的时间 | 第32-33页 |
4 讨论 | 第33-34页 |
·最优驯化温度 | 第33页 |
·驯化保护作用的产生和消失 | 第33-34页 |
第四章 极端温度处理对大猿叶虫繁殖生物学的影响 | 第34-39页 |
1 前言 | 第34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34-35页 |
·供试虫源 | 第34页 |
·试验方法 | 第34页 |
·数据处理 | 第34-35页 |
3 结果 | 第35-38页 |
·极端温度处理对产卵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极端温度处理对成虫寿命的影响 | 第36-38页 |
4 讨论 | 第38-39页 |
总结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