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洋大学 博/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 第1-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RAS)发展概况 | 第12页 |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国外养殖水中微细颗粒去除技术的研究 | 第13-15页 |
·国内养殖水中微细颗粒去除技术的研究: | 第15-16页 |
·课题来源、研究内容、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课题来源 | 第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气浮净水技术实验方案的确定 | 第19-30页 |
·气浮法概述 | 第19页 |
·基本原理 | 第19-22页 |
·带气絮粒的上浮速度 | 第19-20页 |
·水中气泡的形成及其特性 | 第20-22页 |
·研究背景 | 第22-25页 |
·实验目标和意义 | 第25页 |
·试验对象、试验内容、方法,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 | 第25-28页 |
·实验对象 | 第25页 |
·试验内容 | 第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27页 |
·检测手段与数据记录、分析 | 第27-28页 |
·实验过程 | 第28-29页 |
·准备阶段 | 第28页 |
·实施阶段 | 第28-29页 |
·总结阶段 | 第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机械式气浮设备参数确定以及在海水 RAS 中的水质净化效果 | 第30-46页 |
·气浮净水法技术鉴别和类型确定 | 第30-31页 |
·机械式气浮装置(泡沫分离法)的基本原理 | 第31-32页 |
·泡沫分离法的净化机构 | 第31-32页 |
·本叶轮式气浮机的原理 | 第32页 |
·多功能气浮机的主要零部件设计计算 | 第32-39页 |
·主要设计计算依据 | 第32-33页 |
·电动机的设计计算 | 第33-35页 |
·传动轴(通风管)的计算 | 第35-37页 |
·轴承的设计 | 第37页 |
·联轴器的设计 | 第37-38页 |
·叶轮(气泡发生头 图 3-5) | 第38-39页 |
·装置在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水质净化效果 | 第39-44页 |
·DO、ORP 的测试结果 | 第39页 |
·对颗粒悬浮物(SS)的处理效果 | 第39-42页 |
·装置对色度的处理效果 | 第42页 |
·装置对氨氮、亚硝酸盐的处理效果 | 第42-43页 |
·装置对 TN 的去除效果 | 第43页 |
·装置对 COD 的去除效果 | 第43-44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44-46页 |
第四章 气提式砂滤器在海水 RAS 的水质净化效果 | 第46-58页 |
·前言 | 第46页 |
·理论基础 | 第46-48页 |
·实验装置与方法 | 第48-50页 |
·试验设计与方法 | 第50页 |
·试验地点与系统 | 第50页 |
·试验材料与日常管理 | 第50页 |
·水样采集方法 | 第50页 |
·测定方法与数据处理 | 第50-51页 |
·水质指标测试方法 | 第51页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5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1-55页 |
·气提式砂滤器对颗粒悬浮物(SS)的处理效果 | 第51-52页 |
·颗粒物粒径分布结果与分析 | 第52-53页 |
·气提式砂滤器对化学需氧量(COD)的处理效果 | 第53-54页 |
·气提式砂滤器对氨氮、亚硝酸盐的处理效果 | 第54-55页 |
·气提式砂滤器与无阀滤池、砂滤装置和机械式气浮装置的能耗对比 | 第55页 |
·讨论 | 第55-57页 |
·传统物理过滤方法的比较探讨 | 第55-56页 |
·气提式砂滤器的试验效果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58页 |
·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附录 | 第64-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与发表的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