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ArcGIS 研究现状和应用情况 | 第11-12页 |
·论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3-14页 |
第2章 数据库与信息系统软硬件配置 | 第14-21页 |
·系统硬件环境部署 | 第14-15页 |
·系统地理信息软件环境部署 | 第15-16页 |
·系统数据库软件环境部署 | 第16-18页 |
·地理信息数据库存储格式 | 第18-21页 |
第3章 长春市活断层探测数据库建立规则 | 第21-40页 |
·数据存储模式 | 第21页 |
·探测成果入库规则 | 第21-24页 |
·专题数据集命名规则 | 第22页 |
·专题数据集中要素类的命名规则 | 第22页 |
·要素、表编码的规则 | 第22-23页 |
·工程编码规则 | 第23页 |
·工程记录档案编码的规则 | 第23-24页 |
·遥感影像标识码命名规范 | 第24页 |
·专题数据库划分规则 | 第24-32页 |
·地质辅助制图数据集 | 第25-26页 |
·地球化学探测数据集 | 第26-27页 |
·地质调查数据集 | 第27-28页 |
·地质学数据集 | 第28-29页 |
·地球物理场数据集 | 第29-30页 |
·地球物理探测数据集 | 第30-31页 |
·地震学数据集 | 第31-32页 |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规则 | 第32-35页 |
·工作区基础地理信息库 | 第32-33页 |
·目标区基础地理信息库 | 第33-34页 |
·研究区基础地理信息库 | 第34-35页 |
·活断层数据库域值引用规则 | 第35-40页 |
第4章 数据库与信息系统成果展示 | 第40-59页 |
·基础地理信息库 | 第40-45页 |
·工作区1:25 万基础地理信息成果 | 第40-41页 |
·目标区1:5 万基础地理信息成果 | 第41-43页 |
·研究区1:1 万基础地理信息成果 | 第43-45页 |
·专题数据库 | 第45-53页 |
·专题一:1:25 万工作区区域地震构造图编制 | 第45-46页 |
·专题二:目标区地震地质调查与1:5 万活动断层分布图 | 第46页 |
·专题三:高分辨率遥感信息处理与解释 | 第46-47页 |
·专题四:长春市活断层控制性浅层地震详勘探测 | 第47页 |
·专题五:控制性直流电法探测 | 第47-48页 |
·专题六:控制性钻孔探测与第四系地层划分 | 第48-49页 |
·专题七:控制性探地雷达探测 | 第49页 |
·专题八:长春市活断层控制性浅层地震探测 | 第49-50页 |
·专题九:目标断层活动性鉴定 | 第50-51页 |
·专题十:地震活动断层鉴定与危险性评价 | 第51页 |
·专题十二:长春市活断层探地雷达详勘探测 | 第51-52页 |
·专题十三:长春市活断层地震危害性评价 | 第52-53页 |
·地图成果 | 第53-59页 |
第5章 基于共享的数据服务构成与应用 | 第59-68页 |
·ArcSDE 构成与功能实现 | 第60页 |
·ArcSDE 提供功能 | 第60页 |
·ArcSDE 功能优势 | 第60页 |
·Oracle10g 构成与应用 | 第60-63页 |
·Oracle10g 性能特点 | 第61-62页 |
·访问Oracle10g 中的ArcSDE 数据 | 第62-63页 |
·数据服务器共享应用 | 第63-68页 |
第6章 基于ArcIMS 的地图Web 服务构成与应用 | 第68-80页 |
·ArcIMS 核心服务部件 | 第68-69页 |
·ArcIMS 服务实现形式 | 第69-70页 |
·ArcIMS 管理器 | 第70-77页 |
·ArcIMS Author | 第70-71页 |
·ArcIMS Designer | 第71-75页 |
·ArcIMS Administrator | 第75-77页 |
·地图Web 服务应用 | 第77-80页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0-82页 |
·结论 | 第80-81页 |
·建议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作者介绍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