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阔叶乔木论文--臭椿(樗)论文

原产地臭椿的分子系统地理学和入侵地臭椿的来源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目录第13-17页
第一章 概述第17-39页
   ·分子系统地理学概述第17-24页
     ·分子系统地理学的概念第17页
     ·种群的系统地理格局第17-18页
     ·分子系统地理学的研究进展第18-19页
     ·用于研究分子系统地理学和系统发育学的DNA序列第19-22页
     ·用于植物系统发育研究的系统树的构建方法及适用范围第22-24页
   ·遗传多样性研究概况第24-27页
     ·遗传多样性定义第24页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第24-27页
   ·外来种的研究概况第27-31页
     ·外来种对生态和经济的影响第27页
     ·外来种的定义与入侵第27-30页
       ·外来种的定义和保护第28页
       ·外来种的散布和入侵第28-30页
     ·外来种的遗传变异第30页
       ·外来种适应性散布和对新环境的适应研究第30页
       ·外来种遗传变异的研究第30页
     ·遗传分析与引种源和入侵途经第30-31页
   ·本研究材料介绍和研究概况第31-38页
     ·臭椿的概况第31-32页
     ·臭椿形态特征第32-34页
     ·分布和生长环境的需要第34-36页
       ·地理分布第34页
       ·引种历史和利用第34页
       ·对环境非生命因子的反应第34-36页
     ·臭椿的繁殖和扩散第36-37页
       ·臭椿的繁殖第36-37页
       ·臭椿的扩散第37页
     ·遗传变异第37-38页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第38-39页
第二章 中国臭椿居群的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第39-61页
   ·前言第39页
   ·材料和方法第39-46页
     ·实验材料的采集第39-42页
     ·臭椿基因组DNA的提取及检测第42-43页
       ·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第42-43页
       ·提取的DNA质量检测第43页
     ·叶绿体DNA序列的扩增第43-44页
     ·数据分析第44-46页
   ·结果第46-56页
     ·臭椿的多样性指数、遗传结构第46页
     ·空间遗传结构分析第46-47页
     ·错配分析和中性检验分析第47-48页
     ·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第48-51页
     ·单倍型巢式分析第51-54页
     ·臭椿祖先分布区域的推测第54-56页
   ·讨论第56-61页
     ·臭椿的种群遗传多样性第56页
     ·臭椿居群遗传变异第56-57页
     ·DNA单倍型的地理分布模式和现今谱系地理格局形成原因第57-58页
     ·冰期避难所及冰期后迁移路径的推测第58-60页
     ·臭椿的起源第60页
     ·人类活动对臭桥遗传结构的影响第60-61页
第三章 美国的臭椿的源种群地探究第61-70页
   ·前言第61页
   ·材料和方法第61-62页
     ·实验方法第61页
     ·数据分析第61-62页
   ·实验结果第62-67页
     ·美国的臭椿的遗传多样性第62页
     ·错配分析和中性检验分析第62-63页
     ·系统发育关系树第63-65页
     ·单倍型网络分析第65-67页
   ·讨论第67-70页
     ·臭椿入侵地和原产地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以及亲缘关系第67页
     ·美国的臭椿的原产地分析和在美国的入侵路径分析第67-68页
     ·推测入侵后新的地理分布格局形成的原因和导致入侵过程发生的关键因素第68-70页
第四章 美国臭椿的遗传分析和确定其引种源第70-83页
   ·前言第70-71页
   ·材料和方法第71-75页
     ·材料第71-72页
     ·实验方法第72-73页
       ·SSR引物的筛选第72页
       ·PCR产物的检测第72-73页
       ·SSR扩增第73页
     ·SSR数据分析第73-75页
       ·遗传多样性分析第73-74页
       ·遗传分化和遗传结构第74页
       ·居群真实类群的探测第74-75页
   ·结果第75-79页
     ·臭椿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第75页
     ·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第75-76页
     ·遗传亲缘关系树第76-78页
     ·臭椿居群的真实类群第78-79页
   ·讨论第79-83页
     ·美国臭椿与源产地的遗传多样性比较第79页
     ·美国臭椿的来源地第79-80页
     ·臭椿对美国环境的适应和相应进化响应第80-81页
     ·入侵种臭椿的利用、控制和多样性保护第81-83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96页
在读期间发表和整理的论文第96-97页
致谢第97-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稻同核异质系的基因组与转录组研究
下一篇:低铅暴露对睾丸细胞Nrf2与Mrp1表达的影响及铅对我国男性生殖健康影响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