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创新点 | 第1-9页 |
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名词注释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4-40页 |
·水稻雄性不育 | 第14-22页 |
·细胞质雄性不育分类 | 第15-16页 |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及育性恢复的分子机理 | 第18-20页 |
·雄性不育/育性恢复(CMS/Rf)系统与PPR蛋白 | 第20-21页 |
·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的研究 | 第21-22页 |
·种内杂交的表观遗传学变化 | 第22-25页 |
·DNA甲基化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DNA甲基化在杂交过程中的变化 | 第24-25页 |
·DNA甲基化与杂种优势 | 第25页 |
·高等植物线粒体的RNA编辑 | 第25-30页 |
·RNA编辑的概述及共功能 | 第26页 |
·RNA编辑发生的分子机理 | 第26-28页 |
·RNA编辑与PPR蛋白 | 第28-29页 |
·线粒体RNA编辑与细胞质雄性不育 | 第29-30页 |
·植物雄性不育的基因表达研究 | 第30-34页 |
·高等植物转录组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植物雄性不育的转录组研究 | 第31-33页 |
·线粒体对核基因的反馈调节 | 第33-34页 |
·植物microRNA研究 | 第34-38页 |
·MicroRNA在植物中的进化保守性 | 第35-36页 |
·MicroRNA与植物雄配子的发育 | 第36-37页 |
·MicroRNA与植物雄性不育 | 第37-38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8-40页 |
第二章 水稻同核异质系基因组差异与DNA甲基化研究 | 第40-58页 |
·实验材料 | 第40-42页 |
·水稻同核异质不育系的构建 | 第40-41页 |
·实验材料的选用 | 第41-42页 |
·实验方法 | 第42-51页 |
·水稻同核异质系的细胞学观察 | 第42-43页 |
·水稻同核异质系的分子鉴定 | 第43-49页 |
·构建水稻同核异质系过程中的甲基化分析 | 第49-5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1-56页 |
·水稻同核异质系的细胞学观察 | 第51-53页 |
·水稻同核异质系的分子鉴定 | 第53-54页 |
·水稻同核异质系构建过程中的甲基化差异 | 第54-56页 |
·讨论 | 第56-58页 |
·水稻同核异质系在单核小孢子时期发生败育 | 第56-57页 |
·水稻同核异质系的基因组和DNA甲基化的变化 | 第57-58页 |
第三章 水稻同核异质系的线粒体RNA编辑研究 | 第58-76页 |
·实验材料 | 第58-59页 |
·实验方法 | 第59-63页 |
·基因组DNA和总RNA的提取 | 第59-60页 |
·DNase Ⅰ去除RNA中的残余基因组DNA | 第60-61页 |
·c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61页 |
·PCR扩增及克隆测序 | 第61-6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3-71页 |
·反转录RNA的纯度分析 | 第63-64页 |
·水稻同核异质不育系cox2的RNA编辑 | 第64-65页 |
·水稻同核异质不育系atp6的RNA编辑 | 第65-67页 |
·水稻同核异质不育系atp9的RNA编辑 | 第67-69页 |
·水稻同核异质不育系之间RNA编辑的比较 | 第69-71页 |
·讨论 | 第71-76页 |
·水稻线粒体中新的编辑位点 | 第71-72页 |
·水稻CMS不育系中细胞质对RNA编辑的影响 | 第72-73页 |
·核质相互作用对水稻RNA编辑的影响 | 第73-74页 |
·RNA编辑与紫稻型CMS的关系 | 第74-76页 |
第四章 水稻同核异质系的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 第76-92页 |
·实验材料 | 第76页 |
·实验方法 | 第76-80页 |
·RNA的提取 | 第76-77页 |
·样品的生物素标记 | 第77页 |
·芯片杂交 | 第77页 |
·芯片扫描与图像采集及数据分析 | 第77-78页 |
·基因芯片结果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78页 |
·差异表达基因的定量PCR验证 | 第78-8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0-89页 |
·同核异质不育系与保持系间的基因表达差异 | 第80-81页 |
·同核异质不育系与保持系间差异表达显著的基因 | 第81-83页 |
·不同的不育系与可育系间基因的差异表达 | 第83-89页 |
·讨论 | 第89-92页 |
·花粉发育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 | 第89-90页 |
·线粒体功能异常与反馈调控 | 第90-91页 |
·同核异质不育系之间差异表达基因的特异性 | 第91-92页 |
第五章 水稻同核异质系幼穗的miroRNA差异表达分析 | 第92-110页 |
·实验材料 | 第92页 |
·实验方法 | 第92-97页 |
·两种植物的miRNA发掘及实验验证 | 第93-95页 |
·同核异质水稻幼穗的miRNA表达分析 | 第95-9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97-107页 |
·两种植物miRNA的发掘与保守性分析 | 第97-103页 |
·同核异质水稻幼穗miRNA差异表达分析 | 第103-107页 |
·讨论 | 第107-110页 |
·植物miRNA的保守性及其功能的相似性 | 第107-108页 |
·MiRNA在同核异质水稻幼穗中的调控作用 | 第108-110页 |
第六章 总讨论 | 第110-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28页 |
在读期间发表或待发表论文 | 第128-129页 |
致谢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