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网络意见领袖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1 绪论第13-31页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第13-16页
     ·选题依据第13-14页
     ·研究意义第14-16页
   ·国内外意见领袖与网络意见领袖研究述评第16-26页
     ·国外意见领袖研究第16-20页
     ·国外网络意见领袖研究第20-22页
     ·国内传播学视域下的网络意见领袖研究第22-24页
     ·国内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网络意见领袖研究第24-26页
     ·意见领袖与网络意见领袖研究现状比较第26页
   ·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6-29页
     ·研究内容第26-28页
     ·技术路线第28-29页
   ·论文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29-31页
     ·研究方法第29页
     ·创新点第29-31页
2 网络意见领袖理论的若干问题阐释第31-53页
   ·网络意见领袖的形成与发展第31-33页
     ·形成条件第31-32页
     ·产生与发展第32-33页
   ·网络意见领袖的功能第33-35页
   ·网络意见领袖的特点第35-41页
     ·现实身份的多元化第35-38页
     ·权力的软性化第38-40页
     ·自身素质的核心化第40页
     ·影响范围的广泛化第40-41页
   ·网络意见领袖的分类第41-51页
     ·分类标准第41-42页
     ·按讨论话题内容分类第42-44页
     ·按存续时间长短分类第44-46页
     ·按网络平台分类第46-51页
   ·网络意见领袖的局限第51-53页
     ·“双刃剑”效应第51-52页
     ·有限的影响力第52-53页
3 网络意见领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第53-71页
   ·本体论价值第53-59页
     ·实现主体性价值的网络信息发布者第53-55页
     ·实现目的性价值的网络信息“把关人”第55-57页
     ·实现导向性价值的网络舆论引导主体第57-59页
   ·认识论价值第59-65页
     ·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载体第59-63页
     ·深化交往实践的媒介第63-65页
   ·方法论价值第65-71页
     ·潜隐性教育价值第66-67页
     ·“榜样教育”价值第67-68页
     ·自我教育价值第68-71页
4 网络意见领袖的识别与引导第71-90页
   ·网络意见领袖识别的基本步骤第71-73页
     ·步骤一:活跃用户的识别第71-72页
     ·步骤二:网络意见领袖的识别第72-73页
   ·网络意见领袖识别结果的时段相关性第73-75页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识别第73-74页
     ·根据时段变迁识别第74-75页
   ·人人网大学生意见领袖的识别指标及方法第75-78页
     ·识别指标第76页
     ·样本选择第76-77页
     ·分析方法第77-78页
   ·人人网大学生意见领袖识别结果分析及现实求证第78-86页
     ·基于中心性的识别结果分析第78-84页
     ·基于认同系数的识别结果分析第84-85页
     ·识别结果的现实求证第85-86页
   ·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特点、引导策略及成效第86-90页
     ·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特点第86-87页
     ·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引导策略及成效第87-90页
5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意见领袖的培育第90-109页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意见领袖郭明义的微博分析第90-98页
     ·日常运营分析第90-94页
     ·粉丝数量及地域分布分析第94-95页
     ·最热20条微博分析第95-98页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意见领袖的培育方法第98-101页
     ·选择德才兼备的网络典型第99页
     ·培养较高的网络应用能力第99-100页
     ·采用多种形式扩大影响第100-101页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意见领袖郭明义的成功经验第101-107页
     ·实事求是是基础第101-102页
     ·发帖形式是前提第102-103页
     ·发帖内容是关键第103-105页
     ·方法艺术是保障第105-107页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意见领袖郭明义的培育成效第107-109页
6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网络意见领袖现象的整体应对方略第109-128页
   ·识别引导方略第109-116页
     ·建立科学的识别指标体系第109-112页
     ·建立长效对话机制第112-115页
     ·遵循适度引导的原则第115-116页
   ·重点培育方略第116-123页
     ·培育原则第116-117页
     ·培育人选第117-118页
     ·培育内容第118-120页
     ·培育目标第120-123页
   ·技术跟进方略第123-125页
     ·提高网络平台的建设水平第123-124页
     ·完善网络舆情监测和评估体系第124-125页
   ·依法治理方略第125-128页
     ·对蓄意传播虚假信息的治理第125-126页
     ·对商业化的治理第126-128页
结论第128-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36页
附录A 郭明义新浪微博——被转发次数最多的20条第136-14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140-142页
致谢第142-143页
作者简介第143-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内耳前庭半规管平衡机制生物力学模型研究
下一篇:新时期军校研究生教育特色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