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

都市景观特质与价值取向研究

致谢第1-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3页
插图清单第13-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2页
   ·研究背景第15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5-16页
   ·文献综述第16-20页
     ·国外都市景观研究概况第16-18页
     ·国内都市景观研究现状第18-20页
       ·国内都市景观相关理论研究第18页
       ·国内景观价值相关理论研究第18-20页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20-21页
     ·研究内容第20页
     ·研究方法第20-21页
       ·文献研究第20页
       ·实地调研第20-21页
   ·论文结构框架第21-22页
第二章 都市景观价值体系的构建第22-30页
   ·都市:城市发展的特殊形态第22-23页
     ·都市概念的辨析第22页
     ·都市概念的拓展第22-23页
   ·都市景观影响要素第23页
   ·都市景观的特质第23-27页
     ·都市景观的构成要素第23-24页
     ·都市的基本特征第24-25页
       ·从地理空间到复合空间第24页
       ·经济主导动力第24-25页
       ·都市的人口特性第25页
       ·都市的文化功能第25页
     ·都市景观的特质分析第25-27页
       ·文化聚落视角第25-26页
       ·社会行为视角第26页
       ·文化传播视角第26-27页
       ·身份认同视角第27页
   ·都市景观价值体系的构建第27-30页
     ·都市景观现象现状与评价第27-28页
     ·都市景观价值认知的意义第28页
     ·都市景观价值体系构建的目的与意义第28页
     ·都市景观价值体系构建的途径第28-30页
第三章 都市景观价值取向及其评价标准第30-44页
   ·都市景观的形态美学第30-32页
     ·都市建筑美学第30-31页
     ·城市空间肌理第31-32页
   ·都市景观的商业价值取向第32-34页
     ·土地价值及地区竞争力第32-33页
     ·经济价值与文脉延续第33-34页
   ·都市景观社会属性及其价值第34-37页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更新第35-36页
     ·社会文化发展载体——都市景观第36-37页
   ·都市景观生态模式有机整合第37-40页
     ·都市可持续生态景观第37-39页
     ·都市文化生态与生活方式第39-40页
   ·都市景观价值取向的差异性第40-44页
     ·都市景观主导价值主体第40-44页
       ·都市调控者第41页
       ·都市景观营造者第41-42页
       ·都市空间的主体第42页
       ·都市景观商谈对象第42-44页
第四章 适宜性都市景观的营造第44-56页
   ·本土化视角下的都市景观营造第44-45页
   ·社会文化生活与都市景观价值体系第45-54页
     ·都市景观可达性第46-49页
       ·都市开敞空间可达性影响因子第47-49页
       ·共享且合理的都市景观空间系统第49页
     ·人性化的都市景观第49-52页
       ·体验人性化尺度的都市景观第49-51页
       ·都市景观的记忆符号——文脉认同第51-52页
     ·都市景观的交互性第52-54页
       ·创建都市社会文化信息交流场所第52-53页
       ·多途径体验式都市空间第53-54页
   ·营造适宜性都市景观第54-56页
第五章 都市景观特质与价值取向的案例分析第56-68页
   ·国内都市景观特质与价值取向案例分析第56-65页
     ·以上海、杭州为调研对象第56-60页
       ·杭州实地调研结果第56-58页
       ·上海实地调研结果第58-60页
     ·国内城市调研对比分析第60-65页
   ·中西方都市景观特质价值取向的对比分析第65-68页
     ·国外都市景观特质与价值取向分析第65-66页
     ·东西方都市景观体系差异对比第66-68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8-70页
   ·论文总结第68页
   ·结论展望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72-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相变保温材料的研制与性能
下一篇:城市居住建筑及住宅景观特质演变研究--以合肥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