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钾质斑脱岩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钾质斑脱岩定义及特征 | 第11页 |
·钾质斑脱岩研究状况 | 第11-14页 |
·奥陶纪碳同位素偏移特征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工作量 | 第16-18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8-29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18-19页 |
·地层概况 | 第19-21页 |
·区域构造背景 | 第21-22页 |
·鄂尔多斯盆地演化 | 第22-29页 |
·基底形成阶段(太古宙—古元古代) | 第22-23页 |
·华北克拉通内裂陷槽发育阶段(中、新元古代) | 第23页 |
·华北陆表海盆演化(震旦纪—早古古代) | 第23-26页 |
·克拉通坳陷与碰撞边缘形成阶段(晚古生代—中三叠世) | 第26-27页 |
·大型内陆湖盆发育阶段(晚三叠世) | 第27页 |
·盆地分离与形成阶段(早侏罗世—第四纪) | 第27-29页 |
第3章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沉积相和研究区特征 | 第29-35页 |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地区沉积相特征 | 第29-31页 |
·环潮坪滨岸粗碎屑相 | 第29页 |
·潮坪—内陆棚浅海相 | 第29页 |
·中外陆棚相 | 第29-30页 |
·陆棚边缘深水盆地相 | 第30页 |
·陆架坡折—台地前坡相 | 第30页 |
·深水陆坡浊积相 | 第30页 |
·深水盆地相 | 第30-31页 |
·研究区域特征 | 第31-35页 |
·研究剖面沉积特征 | 第32-35页 |
第4章 关于鄂尔多斯盆地南缘若干地质问题的讨 | 第35-55页 |
·金粟山组中钾质斑脱岩的基本特征 | 第35-38页 |
·矿物成分和化学元素测试方法 | 第35页 |
·样品测试结果 | 第35-36页 |
·钾质斑脱岩的源岩性质和构造背景环境分析 | 第36-38页 |
·金粟山组钾质斑脱岩的年龄及标志层意义 | 第38-42页 |
·锆石测试方法 | 第38-39页 |
·SHRIMP测试结果 | 第39-41页 |
·金粟山组中钾质斑脱岩标志层意义 | 第41-42页 |
·金粟山组斑脱岩的同源性分析 | 第42-45页 |
·金粟山组沉积古地理背景与北秦岭小洋盆的关系 | 第45-49页 |
·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特征 | 第49-55页 |
·碳同位素测试方法及结果 | 第49页 |
·碳同位素测试结果可行性分析 | 第49-50页 |
·碳同位素正偏移性质 | 第50-51页 |
·碳同位素偏移对比及其可能的成因 | 第51-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6页 |
个人简历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