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三道湾子金矿Au-Ag-Te矿物特征及其成矿机理初探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8页 |
·选题意义与依据 | 第10页 |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0-15页 |
·碲化物矿物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碲化物矿物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三道湾子矿区研究现状 | 第14页 |
·存在问题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测试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 第18-28页 |
·地层 | 第18-21页 |
·构造 | 第21-23页 |
·岩浆岩 | 第23-26页 |
·侵入岩 | 第23-24页 |
·火山岩 | 第24-25页 |
·脉岩 | 第25-26页 |
·区域矿产特征 | 第26-28页 |
第三章 矿床地质背景 | 第28-46页 |
·矿区地质 | 第28-37页 |
·地层 | 第28页 |
·构造 | 第28-29页 |
·岩浆岩 | 第29-32页 |
·岩浆岩稀土微量特征 | 第32-34页 |
·小结 | 第34-37页 |
·矿体特征 | 第37页 |
·矿石特征 | 第37-39页 |
·矿石结构构造 | 第37-38页 |
·矿石类型 | 第38-39页 |
·矿石化学成分特征 | 第39-43页 |
·矿石化学成分特征 | 第39-40页 |
·元素聚类分析 | 第40-41页 |
·垂向变化特点 | 第41-43页 |
·成矿阶段划分 | 第43页 |
·围岩蚀变 | 第43-46页 |
第四章 金银碲化物矿物学特征 | 第46-66页 |
·样品采集及实验方法 | 第46-47页 |
·碲化物矿物矿物学特征 | 第47-55页 |
·碲银矿 | 第47-50页 |
·六方碲银矿 | 第50页 |
·碲金银矿 | 第50页 |
·针碲金银矿 | 第50-52页 |
·斜方碲金矿 | 第52页 |
·碲金矿 | 第52-54页 |
·新晶质体Au_2Te | 第54页 |
·碲铅矿和碲汞矿 | 第54-55页 |
·自然金矿物学特征 | 第55-57页 |
·自然金产状 | 第55-56页 |
·自然金形态特征 | 第56-57页 |
·自然金化学成分特征 | 第57页 |
·硫化物矿物学特征 | 第57-61页 |
·矿物空间分布特征 | 第61页 |
·分析和讨论 | 第61-65页 |
·矿物及矿石地球化学空间变化规律 | 第61-62页 |
·碲化物矿物化学成分变化规律 | 第62-63页 |
·自然金成色空间变化规律 | 第63-64页 |
·碲化物矿物共生分析 | 第64-65页 |
·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碲化物交生结构特征及成矿指示 | 第66-78页 |
·碲化物矿物交生结构特征 | 第66-74页 |
·交生结构矿物组合类型 | 第66-67页 |
·交生结构形态 | 第67-68页 |
·交生结构矿物化学成分 | 第68-72页 |
·碲化物矿物XRD分析 | 第72-74页 |
·交生结构对成矿环境的指示 | 第74-77页 |
·碲化物交生结构成因 | 第74页 |
·碲金银矿-碲银矿交生结构对成矿温度的指示 | 第74-76页 |
·交生结构对碲逸度、硫逸度的指示 | 第76-77页 |
·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矿床成因探讨 | 第78-86页 |
·成矿物质来源 | 第78-83页 |
·He-Ar同位素研究 | 第78-80页 |
·硫同位素地球化学 | 第80-81页 |
·氢氧同位素组成 | 第81页 |
·讨论 | 第81-83页 |
·成矿物理化学条件 | 第83-84页 |
·成矿温度 | 第83页 |
·Te逸度、S逸度 | 第83-84页 |
·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 | 第84-86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8页 |
附录 | 第98-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