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8页 |
·本文的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SPD方法的分类及应用 | 第13-16页 |
·等通道转角挤压(ECAP) | 第13页 |
·高压扭转法(HPT) | 第13-14页 |
·反复折皱—压直法(RCS) | 第14页 |
·叠轧法(ARB) | 第14页 |
·ECAP-Conform工艺 | 第14-15页 |
·板材连续剪切变形法(C2S2) | 第15-16页 |
·SPD法制备块体纳米晶体材料的条件 | 第16页 |
·等通道转角挤压法(ECAP) | 第16-21页 |
·ECAP工艺原理 | 第16-18页 |
·ECAP工艺参数 | 第18-21页 |
·模具通道夹角Φ | 第18页 |
·摩擦因数 | 第18-19页 |
·挤压道次 | 第19页 |
·挤压路线 | 第19-21页 |
·挤压速度 | 第21页 |
·等通道转角挤压的优点 | 第21-22页 |
·C2S2方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发展现状 | 第22-24页 |
·C2S2基本原理特点 | 第22-23页 |
·C2S2发展现状 | 第23-24页 |
·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 | 第24-25页 |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25-26页 |
·轧制与ECA集成LSR-ECA大应变技术 | 第26-28页 |
·LSR-ECA大应变技术原理 | 第26-27页 |
·LSR-ECA大应变技术优点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大型ECAP仿真模拟研究 | 第28-42页 |
·引言 | 第28页 |
·ECAP有限元模型 | 第28-32页 |
·建模 | 第29-30页 |
·摩擦条件 | 第30-31页 |
·应力-应变曲线 | 第31-32页 |
·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32-39页 |
·模具拐角对挤压载荷的影响 | 第33-35页 |
·模具拐角对等效应变的影响 | 第35-37页 |
·模具拐角对等效应力的影响 | 第37-39页 |
·试验研究 | 第39-40页 |
·结论 | 第40-42页 |
第三章 底部滑动模具结构对ECAP挤压载荷和应变的影响 | 第42-55页 |
·引言 | 第42-43页 |
·有限元模型 | 第43-45页 |
·建模 | 第43-44页 |
·摩擦条件 | 第44页 |
·应力-应变曲线 | 第44-45页 |
·ECAP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45-53页 |
·v_2/v_1比率对最大挤压载荷的影响 | 第45-47页 |
·v_2/v_1比率对应变的影响 | 第47-50页 |
·工件与滑块的摩擦系数(μ2)对最大挤压载荷的影响 | 第50-51页 |
·工件与滑块的摩擦系数(μ2)对应变的影响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第四章 轧制与ECA集成大应变技术的模拟研究 | 第55-65页 |
·引言 | 第55-56页 |
·建模 | 第56-58页 |
·初、边值条件的设定 | 第58页 |
·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58-64页 |
·变形过程分析 | 第59-60页 |
·变形的不均匀性 | 第60-61页 |
·驱动工艺对应变的影响 | 第61-62页 |
·装置稳定性(扭矩) | 第62-63页 |
·温度分布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第五章 轧制与ECA集成大应变技术试验研究 | 第65-76页 |
·引言 | 第65页 |
·试验装置 | 第65-66页 |
·模具的设计 | 第66-68页 |
·设计主要原则 | 第66-67页 |
·模具的形状尺寸确定 | 第67-68页 |
·试验材料 | 第68-69页 |
·试验结果 | 第69-72页 |
·透射电镜分析(TEM) | 第69-70页 |
·显微硬度分析 | 第70-71页 |
·XRD物相分析 | 第71-72页 |
·强度提升机理研究 | 第72-74页 |
·位错密度增加对强度提升的贡献 | 第72-74页 |
·强度提升的其它机制 | 第74页 |
·结论 | 第74-76页 |
本文研究的总结 | 第76-78页 |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 第78-79页 |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学术论文、专利、项目)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