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汇兑、对外金融关系论文

我国O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基于母国吸收能力的视角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研究背景第9-12页
   ·研究意义第12-13页
   ·论文框架第13-14页
   ·创新点第14-16页
第二章 ODI 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理论基础第16-27页
   ·研究综述第16-21页
     ·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第16-18页
     ·逆向技术溢出存在性的文献研究第18-19页
     ·逆向技术溢出吸收能力的文献研究第19-21页
     ·文献的简要评述第21页
   ·ODI 逆向技术溢出与吸收机理第21-27页
     ·ODI 逆向技术溢出机理图第22-23页
     ·发达国家的逆向技术溢出机制第23-25页
     ·发展中国家的逆向技术溢出机制第25-27页
第三章 ODI 逆向技术溢出的母国吸收能力分析第27-36页
   ·ODI 逆向技术溢出吸收能力评价体系设定第27-29页
     ·ODI 逆向技术溢出评价体系研究维度确定第27-28页
     ·ODI 逆向技术溢出吸收能力评价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第28-29页
   ·ODI 逆向技术溢出吸收能力评价体系模型设定第29-31页
     ·模型设定第29-30页
     ·变量赋权第30-31页
   ·结果分析第31-36页
     ·影响吸收能力因素第31页
     ·ODI 逆向技术溢出各区域吸收能力比较第31-33页
     ·吸收能力与 ODI 关系第33-36页
第四章 吸收能力对我国 ODI 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测度第36-51页
   ·国际 R&D 溢出回归模型第36-37页
   ·全要素生产率 TFP 测算第37-39页
     ·TFP 测算方法选择第37-38页
     ·数据选择与测算第38-39页
   ·国内研发存量的测算第39-41页
   ·国外研发存量的测算第41-44页
     ·测算方法的选择第41-43页
     ·样本国(地区)选取与计算数据处理第43-44页
   ·计量分析选择第44-46页
     ·估计方法的选择第44-45页
     ·估计模型的选择第45-46页
   ·回归结果说明第46-51页
     ·ODI 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测算结果第46-48页
     ·吸收能力影响 ODI 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测度第48-51页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第51-55页
   ·结论第51-52页
   ·政策建议第52-55页
     ·大力发展与开发高技术产业,提升各区域吸收能力第52-53页
     ·加大各区域的有效研发投入第53-54页
     ·调整各区域投资进入模式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附表第59-60页
致谢第60-61页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模式及对策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下一篇:天气衍生品的定价研究--以HDD气温期权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