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16页 |
| ·电镀和化学镀铜废水 | 第12-13页 |
| ·化学镀铜 | 第12页 |
| ·镀铜废水的组成及危害 | 第12页 |
| ·镀铜废水的处理方法 | 第12-13页 |
| ·膜分离技术 | 第13-14页 |
| ·膜技术概述 | 第13-14页 |
| ·膜的制备方法 | 第14页 |
| ·密度泛函理论(DFT) | 第14-15页 |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第2章 APTMS-DTPA/PVDF 螯合膜的制备 | 第16-19页 |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16页 |
| ·实验方法 | 第16-17页 |
| ·APTMS-DTPA/PVDF 螯合膜的表征及结果分析 | 第17-19页 |
| ·APTMS-DTPA/PVDF 螯合膜扫描电镜(SEM)分析 | 第17-18页 |
| ·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18-19页 |
| 第3章 APTMS-DTPA/PVDF 螯合膜对铜离子的吸附特性研究 | 第19-50页 |
| ·实验所用材料与仪器 | 第19页 |
| ·实验方法 | 第19-23页 |
| ·APTMS-DTPA/PVDF 螯合膜对 Cu(II)的吸附影响 | 第20-21页 |
| ·阳离子对 APTMS-DTPA/PVDF 螯合膜吸附 Cu(II)的影响 | 第21-22页 |
| ·络合剂对 APTMS-DTPA/PVDF 螯合膜吸附 Cu(II)的影响 | 第22-23页 |
| ·APTMS-DTPA/PVDF 螯合膜的再生利用性能 | 第23页 |
| ·吸附理论模型 | 第23-26页 |
| ·吸附动力学模型 | 第23-24页 |
| ·等温吸附模型 | 第24-25页 |
| ·吸附热力学 | 第25-26页 |
| ·三大影响因素对 PVDF 螯合膜吸附 Cu(II)特性的影响 | 第26-34页 |
| ·pH 值对 APTMS-DTPA/PVDF 螯合膜吸附 Cu(II)性能的影响 | 第26-27页 |
| ·温度对 APTMS-DTPA/PVDF 螯合膜吸附 Cu(II)的影响 | 第27-30页 |
| ·初始浓度对 APTMS-DTPA/PVDF 螯合膜吸附 Cu(II)的影响 | 第30-34页 |
| ·共存阳离子对 APTMS-DTPA/PVDF 螯合膜吸附 Cu(II)的影响 | 第34-41页 |
| ·阳离子浓度对螯合膜吸附 Cu(II)性能的影响 | 第34页 |
| ·阳离子共存时螯合膜吸附 Cu(II)的动力学行为 | 第34-37页 |
| ·阳离子共存时螯合膜吸附 Cu(II)的热力学特性 | 第37-41页 |
| ·络合剂对 APTMS-DTPA/PVDF 螯合膜吸附 Cu(II)特性的影响 | 第41-48页 |
| ·络合剂对 APTMS-DTPA/PVDF 螯合膜吸附 Cu(II)性能的影响 | 第41-42页 |
| ·络合剂对 APTMS-DTPA/PVDF 螯合膜吸附 Cu(II)动力学影响 | 第42-45页 |
| ·络合剂对 APTMS-DTPA/PVDF 螯合膜吸附 Cu(II)热力学影响 | 第45-48页 |
| ·APTMS-DTPA/PVDF 螯合膜的再生利用性能评价 | 第48-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4章 APTMS-DTPA/PVDF 螯合膜动态吸附实验 | 第50-58页 |
| ·实验器材与仪器 | 第50页 |
| ·实验方法 | 第50-51页 |
| ·单一铜溶液中动态吸附实验 | 第50-51页 |
| ·共存阳离子对螯合膜吸附 Cu(II)的动态实验 | 第51页 |
| ·络合剂对螯合膜吸附 Cu(II)的动态实验 | 第51页 |
| ·APTMS-DTPA/PVDF 螯合膜动态吸附的 BDST 模型 | 第51-52页 |
| ·动态穿透曲线数据处理 | 第52-56页 |
| ·Cu(II)的动态吸附研究 | 第52-54页 |
| ·共存阳离子对螯合膜吸附 Cu(II)的动态研究 | 第54-55页 |
| ·络合剂对螯合膜吸附 Cu(II)的动态研究 | 第55-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 第5章 APTMS-DTPA/PVDF 螯合膜吸附铜离子的密度泛函计算 | 第58-70页 |
| ·算法和模型设计 | 第58页 |
| ·APTMS-DTPA/PVDF 螯合膜配位模型 | 第58-63页 |
| ·几何构型分析 | 第61页 |
| ·电荷布居数 | 第61-62页 |
| ·能量分析 | 第62-63页 |
| ·共存阳离子配位和络合剂研究 | 第63-66页 |
| ·共存阳离子配位 | 第63-64页 |
| ·有机络合剂配位 | 第64-66页 |
| ·化学反应活性参数 | 第66-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结论 | 第70-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9-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作者简介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