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哲学理论论文--哲学流派及其研究论文--其他哲学流派论文--哲学解释学论文

历史与构境:从解释学走向出场学之路--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导论 伽达默尔与解释学第10-31页
 第一节 谁是伽达默尔第10-19页
 第二节 何谓解释学第19-31页
第一章 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的“历史观”第31-95页
 第一节 生成与解构:解释学历史发展的演进逻辑第31-68页
  一、历史与方法:客体论解释学时期第33-45页
  二、历史与存在:主体论解释学时期第45-57页
  三、历史与多极主体:主体际解释学时期第57-68页
 第二节 基础与效果:历史在哲学解释学中的功能第68-95页
  一、艺术:一种时间性的存在第69-75页
  二、前见:个人存在的历史实在第75-82页
  三、理解:历史意识的筹划第82-87页
  四、语言:作为世界的经验第87-92页
  五、简短的结论第92-95页
第二章 历史:作为客体的在场第95-126页
 第一节 审美经验:与观赏者的“脱离”第95-104页
  一、审美与经验:对康德美学之主观化倾向的批判与超越第95-98页
  二、传统与理解:对艺术经验之解释学意义的夸大与偏离第98-104页
 第二节 效果历史:单一文化交往场第104-117页
  一、视域与历史:现成在场的形而上学第105-113页
  二、反思与批判:哲学解释学缺失的向度第113-117页
 第三节 对话语言:理想的乌托邦第117-123页
  一、对话辩证法:理解经验的普遍性第118-121页
  二、理想乌托邦:语言中心的抽象性第121-123页
 本章小结第123-126页
第三章 历史:作为构境之存在第126-169页
 第一节 历史场域:理解发生的历史地平线第126-140页
  一、思辨形而上学的在场观(1):以施莱尔马赫为代表第127-130页
  二、思辨形而上学的在场观(2):以狄尔泰为代表第130-136页
  三、现象学转向第136-140页
 第二节 交往实践:历史场域的实践论基础第140-155页
  一、交往实践:三重结构第141-148页
  二、中介客体:意义结构第148-150页
  三、交往实践辩证法:历史与未来第150-155页
 第三节 思想出场:历史语境的意识形态化第155-166页
  一、思想出场的逻辑第155-157页
  二、交往实践与审美第157-163页
  三、交往实践与语言第163-166页
 本章小结第166-169页
第四章 从解释学走向出场学第169-197页
 第一节 出场学:概念、原则与特征第169-177页
  一、使命、自识与本性:与时俱进的理解范式第169-172页
  二、历史、路径与形态:出场学研究的基本原则第172-174页
  三、复调、底板与构境:出场学研究的基本特征第174-177页
 第二节 出场学:超越解释学的新范式第177-186页
  一、出场学与客体论解释学第177-180页
  二、出场学与主体论解释学第180-183页
  三、出场学与主体际解释学第183-186页
 第三节 广义认识论:出场学的方法论基础第186-197页
  一、确立与分化:走向解释学与认识论的独立发展第186-188页
  二、此在与语言:解释学的本体论化与认识论的消解第188-191页
  三、交往实践:出场学方法论的客观基础第191-197页
结语 理解的本质与未来第197-200页
参考文献第200-210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课题第210-211页
后记第211-213页

论文共2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空间生产的正义逻辑—一种正义重构与空间生产批判的视域
下一篇: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与当代现实--以美国经济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