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目录 | 第10-13页 |
| 图目录 | 第13-15页 |
| 表目录 | 第15-16页 |
| 1. 绪论 | 第16-23页 |
| ·研究背景 | 第16-19页 |
|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9-21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21-23页 |
| 2. 相关研究综述 | 第23-58页 |
| ·动态定价相关研究 | 第23-30页 |
| ·库存确定时的单一动态定价 | 第24-27页 |
| ·库存与价格的联合决策 | 第27-30页 |
| ·消费者策略行为的相关研究 | 第30-37页 |
| ·基于消费者策略行为的动态定价研究 | 第31-35页 |
| ·基于消费者策略行为的供应链管理研究 | 第35-37页 |
| ·快速反应和柔性补货相关研究 | 第37-43页 |
| ·快速反应机制 | 第38-40页 |
| ·柔性补货策略 | 第40-43页 |
| ·闭环供应链以及再制造相关研究 | 第43-48页 |
| ·确定性需求条件下闭环供应链决策模型 | 第44-46页 |
| ·不确定性需求条件下闭环供应链决策模型 | 第46-47页 |
| ·有关于再制造的研究 | 第47-48页 |
| ·供应链协调契约相关研究 | 第48-53页 |
| ·批发价格契约 | 第48-49页 |
| ·回购契约 | 第49-50页 |
| ·收益共享契约 | 第50-51页 |
| ·两部定价契约 | 第51-53页 |
| ·报童模型相关研究 | 第53-56页 |
| ·小结 | 第56-58页 |
| 3. 柔性补货机制下基于消费者策略行为的供应链定价与协调 | 第58-89页 |
| ·引言 | 第58-60页 |
| ·模型的基本设定 | 第60-62页 |
| ·理性预期均衡 | 第62-66页 |
| ·初始订货量承诺与价格承诺 | 第66-72页 |
| ·初始订货量承诺 | 第67-69页 |
| ·零售价格承诺 | 第69-72页 |
| ·分散型供应链 | 第72-75页 |
| ·供应链协调机制 | 第75-83页 |
| ·收益共享契约 | 第75-78页 |
| ·最终价格匹配政策 | 第78-83页 |
| ·数值算例 | 第83-87页 |
| ·小结 | 第87-89页 |
| 4. 柔性补货机制下考虑风险偏好及消费者策略行为的供应链定价与协调 | 第89-107页 |
| ·引言 | 第89-90页 |
| ·模型的基本设定 | 第90-91页 |
| ·理性预期均衡 | 第91-94页 |
| ·初始订货量承诺 | 第94-102页 |
| ·收益共享契约 | 第102-105页 |
| ·小结 | 第105-107页 |
| 5. 柔性补货机制下基于消费者策略行为的两阶段报童模型 | 第107-137页 |
| ·引言 | 第107-108页 |
| ·模型的基本设定 | 第108-110页 |
| ·理性预期均衡 | 第110-115页 |
| ·初始订货量承诺和零售价格承诺 | 第115-118页 |
| ·供应链协调 | 第118-123页 |
| ·两部定价契约 | 第118-120页 |
| ·收益共享契约 | 第120-123页 |
| ·模型的进一步讨论 | 第123-135页 |
| ·考虑消费者在不同的阶段对于商品估值发生变化的情况 | 第123-129页 |
| ·集中型供应链 | 第123-124页 |
| ·初始订货量承诺 | 第124-125页 |
| ·零售价格承诺 | 第125-129页 |
| ·考虑再制造柔性补货的情况 | 第129-132页 |
| ·两阶段消费者都具有策略行为的情况 | 第132-135页 |
| ·小结 | 第135-137页 |
| 6. 竞争环境下基于消费者策略行为的新产品与再制造产品定价 | 第137-153页 |
| ·引言 | 第137-138页 |
| ·模型的基本设定 | 第138-139页 |
| ·新产品与再制造产品的市场需求函数 | 第139-140页 |
| ·集中型供应链情况下定价决策 | 第140-143页 |
| ·分散型供应链情况下定价决策 | 第143-149页 |
| ·Bertrand价格博弈 | 第143-145页 |
| ·Stacklberg博弈 | 第145-147页 |
| ·集中型与分散型供应链比较 | 第147-149页 |
| ·数值算例 | 第149-152页 |
| ·小结 | 第152-153页 |
| 7. 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153-157页 |
|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结论 | 第153-155页 |
| ·本研究的局限性以及研究展望 | 第155-1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57-167页 |
| 致谢 | 第167-168页 |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1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