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杭州市空气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浓度分布特征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5页
第一章 引言第15-18页
第二章 空气微生物研究进展第18-24页
 1 城市空气细菌研究进展第18-20页
   ·空气细菌来源第18页
   ·空气细菌的主要类型第18-19页
   ·空气细菌的粒径特征第19页
   ·空气细菌群落变化的影响因素第19-20页
 2 城市空气真菌研究进展第20-21页
   ·空气真菌来源第20页
   ·空气真菌的主要类型第20-21页
   ·空气真菌的粒径特征第21页
   ·空气真菌群落变化的影响因素第21页
 3 城市空气微生物研究方法进展第21-24页
   ·传统法第21-23页
   ·新型技术第23-24页
     ·非培养法第23页
     ·分离培养法第23-24页
第三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4-36页
 1 研究地点概况第24-25页
 2 采样器介绍第25-26页
 3 研究目标与基本思路第26-28页
   ·本研究的目标主要有第26-27页
   ·技术路线第27-28页
 4 研究内容第28页
 5 研究材料与方法第28-35页
   ·采样时间和采样量第28-29页
   ·实验仪器和实验试剂第29-30页
   ·培养基配置第30-31页
   ·基于Biolog GN2的微平板操作第31页
   ·采样第31页
   ·相关计算第31-34页
     ·空气微生物浓度第31-32页
     ·各级带菌粒子百分比第32页
     ·空气微生物中值直径第32页
     ·空气细菌中值直径第32页
     ·空气真菌中值直径第32-33页
     ·AWCD值计算第33页
     ·空气微生物多样性指数计算第33-34页
     ·空气微生物碳源利用率计算第34页
   ·菌种鉴定-细菌第34-35页
 6 统计方法第35-36页
第四章 杭州市空气微生物浓度总体特征第36-43页
 1 杭州市空气微生物浓度特征第36页
 2 杭州市空气细菌和真菌浓度百分比第36-37页
 3 讨论第37-38页
 4 空气微生物总浓度时空变化特征第38-41页
   ·空间变化第38页
   ·时间变化第38-41页
     ·季节变化第38-39页
     ·月变化第39-40页
     ·日变化第40-41页
 5 讨论第41-43页
第五章 杭州市空气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第43-71页
 1 杭州市空气细菌群落与物种组成第43-47页
   ·杭州市空气细菌总体物种组成第43-45页
   ·杭州市空气细菌总体群落结构第45-47页
 2 不同取样点空气细菌群落结构与物种组成第47-55页
   ·不同取样点空气细菌物种组成第47-53页
   ·不同取样点空气细菌群落结构第53-55页
 3 不同季节空气细菌群落结构与物种组成第55-57页
   ·不同季节空气细菌物种组成第55页
   ·不同季节空气细菌群落结构第55-57页
 4 讨论第57页
 5 杭州市空气细菌浓度变化特征第57-61页
   ·空气细菌浓度空间变化第57-58页
   ·空气细菌浓度时间变化第58-61页
     ·季节变化第58-59页
     ·月变化第59-60页
     ·日变化第60-61页
 6 讨论第61-64页
 7 杭州市空气细菌中值直径及粒径分布第64-68页
   ·空气细菌粒径分布特征第64-68页
     ·不同取样点空气细菌粒径分布特征第64页
     ·空气细菌粒径季节变化第64-66页
     ·空气细菌粒径日变化第66-68页
 8 空气细菌中值直径第68-69页
   ·不同取样点空气细菌中值直径第68-69页
   ·不同时间空气细菌中值直径第69页
 9 讨论第69-71页
第六章 杭州市空气真菌群落特征第71-83页
 1 空气真菌浓度变化特征第71-74页
   ·空气真菌浓度空间变化第71页
   ·空气真菌浓度时间变化第71-74页
     ·季节变化第71-72页
     ·月变化第72-73页
     ·日变化第73-74页
 2 讨论第74-75页
 3 杭州市空气真菌中值直径及粒径分布第75-81页
   ·空气真菌粒径分布特征第75-80页
     ·不同取样点空气真菌粒径分布特征第75-76页
     ·空气真菌粒径季节变化第76-78页
     ·空气真菌粒径日变化第78-80页
   ·空气真菌中值直径第80-81页
     ·不同取样点空气真菌中值直径第80页
     ·不同时间空气真菌中值直径第80-81页
 4 讨论第81-83页
第七章 杭州市空气微生物碳代谢特征第83-89页
 1 碳源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第83页
 2 空气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分析第83-84页
 3 空气微生物对不同种类碳源利用分析第84-85页
 4 空气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主成分分析(PCA)第85-86页
 5 讨论第86-88页
 6 结论第88-89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89-93页
 1 结论第89-91页
   ·空气微生物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特征第89页
   ·空气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特征第89页
   ·空气微生物浓度特征第89-90页
   ·空气微生物浓度空间变化特征第90页
   ·空气微生物浓度时间变化特征第90页
   ·空气微生物粒径分布与中值直径变化特征第90-91页
   ·空气微生物群落碳代谢结构特征第91页
 2 展望第91-93页
参考文献第93-103页
致谢第103-10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持参与项目及论文发表情况第104-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加压溶气生化气浮法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下一篇:重金属与异丙甲草胺对斜生栅藻的联合毒性及手性选择性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