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公安工作论文--治安工作论文--公共秩序管理论文

网络公共事件传播中微博伦理失范与规制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31页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3-15页
     ·研究背景第13-15页
     ·研究意义第15页
   ·相关研究的综述第15-28页
     ·国外研究现状的述评第15-22页
     ·国内研究现状的述评第22-28页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8-29页
     ·研究思路第28-29页
     ·研究方法第29页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29-31页
     ·本文的创新点第29-31页
第2章 微博伦理与网络公共事件的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第31-45页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31-40页
     ·微博伦理的内涵第31-36页
     ·微博伦理失范的界定第36-37页
     ·网络公共事件的内涵第37-40页
   ·相关理论基础概述第40-45页
     ·康德的义务论伦理第40-41页
     ·尤纳斯和伦克的责任伦理第41-42页
     ·儒家传统中的“仁爱”、“诚信”、“慎独”等伦理思想第42页
     ·劳伦斯·莱斯格的“网络行为规范力”理论第42-45页
第3章 微博的伦理底蕴及微博的道德进步第45-55页
   ·微博的传播特性与对传播环境的变革第45-49页
     ·微博的传播特性第45-47页
     ·微博对传播环境的改变第47-49页
   ·微博的伦理学底蕴第49-51页
   ·微博伦理与其他伦理的比较第51-53页
     ·微博伦理与传统伦理学的比较第51页
     ·微博伦理与一般技术伦理学的比较第51-52页
     ·微博伦理与网络伦理的比较第52页
     ·微博伦理与传播伦理的比较第52-53页
   ·微博对社会伦理道德进步的影响第53-55页
第4章 网络公共事件传播中微博伦理失范现象透析——以合肥“少女毁容”事件为个案第55-79页
   ·微博伦理失范与网络公共事件传播语境第55-56页
   ·“少女毁容”事件的概况及微博传播路径分析第56-61页
     ·“少女毁容”事件概况第56-57页
     ·“少女毁容”事件微博传播路径分析第57-61页
   ·“少女毁容”事件传播过程中典型的微博伦理问题分析第61-79页
     ·微博语言暴力第61-64页
     ·微博谣言(虚假信息)第64-70页
     ·微博隐私侵犯第70-75页
     ·微博群体极化第75-79页
第5章 网络公共事件传播中微博伦理失范的原因探析第79-87页
   ·微博伦理失范的技术根源第79-81页
     ·微博的自媒体特征对微博使用者的道德水准提出了新挑战第79-80页
     ·微博信息“把关”的缺位易导致语言暴力的泛滥和隐私侵犯第80页
     ·微博的“碎片化”特征易导致“断章取义”以及谣言的传播第80-81页
     ·微博的“核裂变”式传播易诱发群体极化等非理性行为第81页
   ·微博伦理失范的主体根源第81-83页
     ·微博使用者自然属性对微博空间道德规范的排斥第81-82页
     ·部分微博使用者道德意识的淡漠和缺失第82页
     ·微博使用者的从众心理也容易引发伦理失范第82-83页
   ·微博伦理失范的外部根源第83-87页
     ·网络公共事件中个人道德情感与公众道德情感的冲突第83页
     ·网络公共事件传播中微博使用者的宣泄和狂欢心理第83-84页
     ·微博伦理规范与法律法规建设的滞后及无奈第84-87页
第6章 网络公共事件传播中微博伦理失范的规制第87-101页
   ·建构:微博伦理原则规范第87-91页
     ·建构微博伦理应遵循的原则第87-89页
     ·明确微博伦理道德底线第89-90页
     ·完善微博自律公约第90-91页
   ·自律:微博使用者的自我约束第91-94页
     ·媒体微博的自律第91-92页
     ·微博意见领袖的自律第92-93页
     ·普通微博用户的自律第93-94页
   ·把关:微博运营商的自律与他律第94-97页
     ·在微博系统的技术设计中嵌入道德因素第94-95页
     ·加强微博内容的审核第95-96页
     ·对微博用户的伦理失范行为进行界定和处理第96页
     ·主动开设官方辟谣账号第96-97页
   ·监管:政府管理部门善用善管第97-101页
     ·加强政务微博建设,及时回应公众关切第97-98页
     ·加快微博立法步伐,使微博监管有章可循第98-99页
     ·形成依法、公开、科学的监管机制,引导微博健康发展第99-101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101-105页
   ·论文研究工作总结第101-103页
   ·下一步研究的展望第103-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14页
致谢第114-117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铂类配合物的抗癌作用机理的研究
下一篇:可重构多核片上系统软硬件协同优化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