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碟子抗脑缺血物质基础、质量控制及透过血脑屏障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前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立题依据和实验设计 | 第9-11页 |
·立题依据 | 第9页 |
·实验设计 | 第9-11页 |
第二章 有效部位主要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 第11-17页 |
·五种主要成分的分离过程 | 第11-12页 |
·结构鉴定 | 第12-16页 |
·化合物Is-1 | 第12-13页 |
·化合物Is-2 | 第13-14页 |
·化合物Is-3 | 第14页 |
·化合物Is-4 | 第14-15页 |
·化合物Is-5 | 第15-1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6-17页 |
第三章 质量控制体系的初步建立 | 第17-25页 |
·吸收波长、流动相和对照品的选择 | 第17-18页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18页 |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 第18页 |
·标准曲线及线性范围 | 第18-20页 |
·精密度试验 | 第20-21页 |
·稳定性试验 | 第21页 |
·校正因子(RCF)的计算 | 第21-22页 |
·加样回收试验 | 第22-23页 |
·苦碟子提取物中含量测定 | 第23页 |
·RCF法计算样品含量与外标法计算含量的比较 | 第23-2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4-25页 |
第四章 有效部位制备工艺的优化 | 第25-31页 |
·提取工艺的优化 | 第25-26页 |
·醇沉工艺的优化 | 第26-28页 |
·柱层析工艺的优化 | 第28-3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0-31页 |
第五章 透过血脑屏障的研究 | 第31-37页 |
·Is-2和Is-4的制备 | 第31页 |
·样品的配制 | 第31页 |
·实验动物的准备 | 第31页 |
·给药以及脑脊液的采集 | 第31-32页 |
·脑脊液样品的分析 | 第32-3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6-37页 |
第六章 药理作用综述 | 第37-40页 |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 第37页 |
·对脑血管系统的作用 | 第37-38页 |
·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 第38页 |
·抗肿瘤作用 | 第38-39页 |
·镇痛镇静作用 | 第39页 |
·其它作用 | 第39-40页 |
第七章 参考文献 | 第40-45页 |
附录 | 第45-58页 |
附录1 | 第46-47页 |
附录2 | 第47-48页 |
附录3 | 第48-49页 |
附录4 | 第49-50页 |
附录5 | 第50-51页 |
附录6 | 第51-52页 |
附录7 | 第52-53页 |
附录8 | 第53-54页 |
附录9 | 第54-55页 |
附录10 | 第55-56页 |
附录11 | 第56-57页 |
附录12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作者简介及攻读学位间的学术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