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与真实盈余管理--基于2006年股权激励制度改革后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
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页 |
二、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三、现实意义 | 第10页 |
第二节 研究的思路、方法及框架 | 第10-12页 |
一、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0-11页 |
二、文章的框架 | 第11-12页 |
第三节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文献回顾 | 第14-22页 |
第一节 有关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 | 第14-18页 |
一、真实盈余管理的定义 | 第14页 |
二、真实盈余管理与应计盈余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 第14-15页 |
三、有关真实盈余管理的动机研究 | 第15页 |
四、有关真实盈余管理的手段研究 | 第15-17页 |
五、有关真实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研究 | 第17-18页 |
第二节 有关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研究 | 第18-21页 |
第三节 文献述评 | 第21-22页 |
第三章 理论分析 | 第22-28页 |
第一节 影响真实盈余管理因素分析 | 第22-24页 |
一、资本市场因素 | 第22页 |
二、契约因素 | 第22-23页 |
三、政治成本因素 | 第23-24页 |
第二节 股权激励影响真实盈余管理的路径分析 | 第24-28页 |
一、股权激励计划本身要素 | 第24-25页 |
二、公司内外部治理环境要素 | 第25-28页 |
第四章 实证分析 | 第28-46页 |
第一节 假设的提出 | 第28页 |
第二节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28-29页 |
第三节 回归模型的设计与变量的度量 | 第29-34页 |
一、回归模型的设计 | 第29-30页 |
二、变量的度量 | 第30-34页 |
第四节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 第34-40页 |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4-38页 |
三、多元回归分析 | 第38-40页 |
第五节 稳健性检验 | 第40-46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 第46-50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46页 |
第二节 政策启示 | 第46-49页 |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第47页 |
二、设计科学的指标体系 | 第47-48页 |
三、发挥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 | 第48-49页 |
第三节 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