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热及发散冷却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 ·国内外高超声速气动热研究 | 第13-14页 |
| ·现有热防护方式 | 第14-18页 |
| ·半主动冷却 | 第15-16页 |
| ·主动冷却 | 第16-18页 |
| ·发散冷却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 ·层板结构的准发散冷却 | 第18-19页 |
| ·多孔材料骨架的发散冷却 | 第19-22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 第二章 鼻锥模型气动热特性数值研究 | 第24-40页 |
| ·引言 | 第24页 |
| ·Starccm+计算软件介绍 | 第24-26页 |
| ·计算流体力学概述 | 第24-25页 |
| ·Starccm+计算软件 | 第25-26页 |
| ·数值模型及计算条件 | 第26-30页 |
| ·标准大气环境 | 第26-27页 |
| ·几何模型及网格划分 | 第27-28页 |
| ·控制方程及边界设定 | 第28-30页 |
| ·数值模拟结果讨论与分析 | 第30-39页 |
| ·湍流模型和数值方法的验证 | 第30-32页 |
| ·地面实验与空间飞行的差异 | 第32-33页 |
| ·空间高度的影响 | 第33-34页 |
| ·马赫数的影响 | 第34-36页 |
| ·热流及冷却水量计算 | 第36-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三章 多孔鼻锥气态发散冷却数值研究 | 第40-55页 |
| ·引言 | 第40页 |
| ·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第40-43页 |
| ·几何模型及网格划分 | 第40-42页 |
| ·控制方程及边界设定 | 第42-43页 |
| ·数值模拟结果讨论与分析 | 第43-54页 |
| ·变量定义及参考设定 | 第43-44页 |
| ·注入率对多孔鼻锥冷却特性的影响 | 第44-46页 |
| ·孔隙率对多孔鼻锥冷却特性的影响 | 第46-48页 |
| ·冷却气体种类对多孔鼻锥冷却特性的影响 | 第48-50页 |
| ·主流温度对多孔鼻锥冷却特性的影响 | 第50-52页 |
| ·主流速度对多孔鼻锥冷却特性的影响 | 第52-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四章 发散冷却基础实验研究 | 第55-79页 |
| ·引言 | 第55-56页 |
| ·实验系统描述 | 第56-62页 |
| ·高温低速风洞系统 | 第56-57页 |
| ·冷却系统 | 第57-58页 |
| ·数据采集系统 | 第58-59页 |
| ·实验件结构 | 第59-62页 |
| ·实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 第62-64页 |
| ·红外测量校准 | 第64-65页 |
| ·液态水平板发散冷却实验 | 第65-75页 |
| ·实验件热端表面热像图 | 第66-69页 |
| ·液态水相变位置判断 | 第69-71页 |
| ·实验件热端表面冷却效率 | 第71-74页 |
| ·相变发散冷却压力特性 | 第74-75页 |
| ·多孔鼻锥气态发散冷却实验 | 第75-77页 |
| ·实验件热端表面热像图 | 第76页 |
| ·冷却效率曲线 | 第76-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9-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 致谢 | 第88-90页 |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