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理论视域下的大学生道德教育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引言 | 第8-11页 |
·相关研究成果概述 | 第8-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2 休闲理论与大学生道德教育结合的依据 | 第11-17页 |
·理论依据 | 第12-14页 |
·休闲理论 | 第12-14页 |
·休闲教育理论 | 第14页 |
·现实依据 | 第14-16页 |
·社会背景 | 第14-15页 |
·高校道德教育背景 | 第15-16页 |
·休闲理论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 第16-17页 |
3 休闲理论视域下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新要求 | 第17-28页 |
·人生意义教育 | 第18-22页 |
·人生定位的教育有待加强 | 第18-20页 |
·人生规划的教育有待加强 | 第20-22页 |
·日常生活教育 | 第22-25页 |
·生活情感培养尚待继续关注 | 第22-24页 |
·生活的发展性尚待继续重视 | 第24-25页 |
·个体生命教育 | 第25-28页 |
·大学生的生命意识亟待提升 | 第25-26页 |
·大学生的个体价值亟待重视 | 第26-27页 |
·生命的完整性教育亟待完善 | 第27-28页 |
4 休闲理论视域下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对策 | 第28-39页 |
·更新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理念 | 第29-31页 |
·目标上,保持理想与把握现实 | 第29-30页 |
·过程上,统一传授知识与态度感染 | 第30页 |
·管理上,协调发展性与有效性 | 第30-31页 |
·坚持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原则 | 第31-34页 |
·生命性原则 | 第31-32页 |
·主体性原则 | 第32-33页 |
·个体性与社会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33-34页 |
·丰富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内容 | 第34-36页 |
·生命和生活教育 | 第34-35页 |
·成功成才观教育 | 第35-36页 |
·合理利用闲暇时间的教育 | 第36页 |
·创新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方法 | 第36-39页 |
·增强大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方法 | 第37页 |
·与课堂呼应的实践活动的方法 | 第37-38页 |
·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性的方法 | 第38-39页 |
结语 | 第39-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