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芭蕾巅峰作《吉赛尔》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引言 | 第9-14页 |
| 第一章 《吉赛尔》的主题特色 | 第14-24页 |
| 第一节 诞生经过 | 第14-15页 |
| 第二节 剧情梗概 | 第15-17页 |
| 第三节 双重主题 | 第17-23页 |
| 一 反对封建等级制度 | 第17-20页 |
| 二 寄托心中美好理想 | 第20-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吉赛尔》的剧本特色 | 第24-31页 |
| 第一节 波澜起伏的戏剧结构 | 第24-27页 |
| 一 清晰完整的故事 | 第24-25页 |
| 二 悬念丛生的开场 | 第25-26页 |
| 三 充满“激变”的发展 | 第26-27页 |
| 四 浓墨重彩的高潮 | 第27页 |
| 五 悲痛哀婉的结局 | 第27页 |
| 第二节 努力创造用“舞”之地 | 第27-30页 |
| 一 情节结构适合舞蹈 | 第28页 |
| 二 人物设置适合舞蹈 | 第28-29页 |
| 三 文字描述适合舞蹈 | 第29-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吉赛尔》的舞蹈特色 | 第31-62页 |
| 第一节 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 第31-45页 |
| 一 吉赛尔——天真淳朴、善良痴情的乡村少女 | 第31-41页 |
| 二 阿尔布雷希特——悲痛欲绝、自责忏悔的贵族伯爵 | 第41-45页 |
| 第二节 技艺高超的经典舞段 | 第45-54页 |
| 一 《一幕女变奏》 | 第46-47页 |
| 二 “发疯”场景 | 第47-50页 |
| 三 《坟场大双人舞》 | 第50-54页 |
| 第三节 娴熟精湛的编导技巧 | 第54-61页 |
| 一 对比 | 第54-55页 |
| 二 重复 | 第55-56页 |
| 三 再现 | 第56-57页 |
| 四 哑剧 | 第57-60页 |
| 五 交响芭蕾的萌芽 | 第60-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四章 《吉赛尔》的风格特色 | 第62-67页 |
| 第一节 充满理想的浪漫风格 | 第62-64页 |
| 一 强烈的理想主义 | 第62页 |
| 二 神奇的幻想形式 | 第62-63页 |
| 三 “浪漫芭蕾”的特征 | 第63-64页 |
| 四 浪漫主义风格和现实主义手法 | 第64页 |
| 第二节 凄美苍凉的悲剧风格 | 第64-66页 |
| 一 现实的悲剧 | 第64-65页 |
| 二 精神的洗礼 | 第65-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结语 | 第67-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