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 构成要件齐备说的概述 | 第10-15页 |
(一) 构成要件齐备说的概念及本质特点 | 第10页 |
(二) 构成要件齐备说与其他学说的比较 | 第10-12页 |
1、 从前提角度的比较 | 第10-11页 |
2、 从既遂标准设置的合理性角度的比较 | 第11页 |
3、 从既遂的法定性角度的比较 | 第11-12页 |
(三) 构成要件齐备说与其他学说的关系 | 第12-13页 |
(四) 构成要件齐备说理论作用的分析 | 第13页 |
(五) 构成要件齐备说的危害 | 第13-15页 |
二、 构成要件齐备说的理论缺陷 | 第15-20页 |
(一) 构成要件齐备说与“既遂”和“得逞”的语义不符 | 第15页 |
(二) 构成要件齐备说与犯罪构成理论混淆 | 第15-16页 |
(三) 构成要件齐备说立法前提的不真实 | 第16-18页 |
(四) 既遂结果无需法定 | 第18页 |
(五) 构成要件齐备说结构性与其要解决问题的单一性相矛盾 | 第18-19页 |
(六) 小结 | 第19-20页 |
三、 以危险犯为视角批判“构成要件齐备说” | 第20-26页 |
(一) 危险犯概念的界定 | 第20页 |
(二) 构成要件齐备说和既遂模式危险犯的关系 | 第20-21页 |
(三) 对既遂模式危险犯的批判 | 第21-24页 |
1、 “风险刑法”理论的缺陷 | 第21-23页 |
2、 既遂具有客观性,不能够提前 | 第23页 |
3、 根据我国的立法规定,不需要提前 | 第23-24页 |
(四) 构成要件齐备说的虚无和曲解 | 第24-26页 |
结论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29页 |
致谢 | 第29页 |